油價跌浪猶如一條黑暗而漫長的隧道,現在總算看到一絲微弱光線。四大產油國終於向現實低頭,達成凍結產量協議。油價跌至如斯境地,不單令石油產業元氣大傷,更不斷衝擊環球金融市場。投資者現正拭目以待,觀察其他產油國會否參與凍產,繼而為聯手減產達成協議,令油價得到支持,平息金融市場的石油風暴。不過,有最好的預期之餘,亦不要忘記作好最壞打算。

沙特阿拉伯、委內瑞拉、卡塔爾與俄羅斯同意,把產量凍結在一月十一日水平。消息公布後,油價短暫急彈後又再插水,因為協議只是凍產而非減產,實際意義差了一大截。對於沙特和俄國,當前的高產量水平已維持了相當長時間,凍產沒有改變供過於求的現實,而且協議亦暗示,要有其他產油國加入,才會切實執行,暫時仍屬於口惠而實不至。

作為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龍頭,沙特取態向來關鍵。近年美國頁岩油崛起,沙特早已視之為眼中釘,即使油價較高峰期腰斬一半有多,亦一反常態拒絕減產,誓要把頁岩油企業趕盡殺絕。

然而,當油價不斷尋底,頁岩油企業原來只是配角,因為實力更強橫的產油國如俄國及伊朗才是真正對手,沙特逐漸覺得騎虎難下,自身財政壓力大增,陷於困境,要發債幫補,並把國有油企上市。

沙特暗暗叫苦之際,俄國與委內瑞拉也不好過,兩國的貨幣貶值幅度驚人,俄國經濟低迷,委內瑞拉通脹更近乎失控。可見,各方其實都有減產支撐油價的需要,問題是無人願意帶頭。原因很簡單,因為各國暗鬥不斷,擔心單方面減產,反會被其他產油國家乘機搶去市場。至於伊朗,近期才獲解除制裁,產量未恢復至制裁前的水平,又怎會輕易妥協。

對環球經濟而言,油價下跌本屬好事,下游各個環節勢必受惠,並可提振消費。然而,油價跳崖式下跌完全是另一回事,各個行業環環相扣,銀行業已因石油相關資產下跌,面臨壞帳撥備大增。再者,油企開採成本各不同,好像中石化旗下的勝利油田,由於油田老舊,開採成本又高,傳出五十年來首次要關停四個油田。

石油美元由全球市場撤退,加上相關能源垃圾債接連違約,在資本市場觸發連串拋售潮,亦讓經濟前景蒙上陰影。

各國博弈,從來都是開戰容易終戰難。凍結產量協議極其量只是向市場釋出正面訊息,顯示即使沙特與俄國,這對地緣政治上的對手亦可以有商有量達成協議。往後還得搭建多方平台營造氣氛,向伊朗招手收窄分歧。現在距離落實減產還差很遠,市場暫時只能憧憬,寄望凍產是打破惡性循環踏出的第一步,畢竟把油價穩定下來,對經濟肯定是利多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