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創企業多如天上繁星,天使投資者要眾裏尋他千百度才能找到合適的投資對象。慧科資本(Radiant Venture Capital)董事總經理邱達根(Duncan)及嚴震銘(Gordon)接受專訪時分享,他們一年接觸逾千間初創企業,最終投資僅低單位數字,但不代表其餘初創企業沒有潛力。

慧科資本嚴震銘(左)及邱達根(右)均認為,現時香港的創業環境為近年最好。

一般市民對邱達根(Duncan)的印象可能來自早前新荔園旋風或為已故富商邱德根之子,惟近年他積極投入IT界,擔任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曾任香港軟件行業協會會長,去年更悉售遠東控股(00036)股權,全身投入創投基金事業。

一四年,他與Gordon共同成立慧科資本,規模達3,000萬美元(約2.34億港元),迄今已投資17間本地及外國初創公司,包括去年成功把一間以色列創業公司售予facebook。

Duncan表示:「自小受父親的創業精神影響,自己十幾年前已開始投資高科技公司,認識Gordon也是在一個高科技投資項目上。到一四年,我們覺得投資初創企業的時機適合,就商討成立創投基金、專業地去做這件事。」

慧科資本成立時間較短,預計直至一六年底、一七年初,基金還處投資期,現時談回報言之尚早。不過,Duncan過往不乏彪炳投資戰績,例如他為市值逾50億元的上市公司中軟國際(00354)的初期投資者:「當年透過遠東投資中軟國際,但現在已退出,回報很難量化,應約有數十倍利潤。」

他憶述,當時決定投資中軟,乃因早年已看到內地對IT解決方案、IT服務、軟件等有強大需求,需大量人才,料中遠國際的發展前景不俗。現在回看可算成功的投資,中軟也由投資時約150位員工,增長至現在近3萬人。

評估團隊 優勢要獨特

他續指,猶如他們當年投資軟件,現在他們看物聯網的未來潛力同樣巨大,因大家除手機外,也開始慢慢接觸更多智能穿戴設備,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物聯網以外,Duncan及Gordon同樣認為,宏觀過去十五、二十年,今日香港的創業環境,不論配套或準備都是最好,不僅創業相關資源、活動更豐富,吸引國際科企來港交流、集資;現時愈來愈多外國初創企業也會以香港作為跳板,藉以打入內地市場。

至於慧科資本如何挑選合適的初創公司投資,Gordon認為「人」始終為第一步:「投資初創與成熟公司截然不同,初創公司較少甚或沒有資產,商業模式和概念流於紙上談兵,若要壯大公司,要評估創業團隊的能力、對理想的堅持等。」

Gordon續指,在團隊以外,初創企業的產品及服務性質也很重要,包括市場需求有多大,以及科技的創新性,能否形成一種獨特的競爭優勢。他說:「就算需求很大,但若成品推出翌日別人已可抄襲,投資風險會較大。」

人脈技術領域助成長

慧科一年接觸過千間初創企業,但最終一年可能只投資10至12家。

Duncan說:「這與市場平均低單位數字投資率相若。我們常常與初創公司講,我們唔投資唔代表你唔好,只是大家各有考慮,我們更看重技術幫唔幫到、方向是否一致,因我們不是純資金投放,也希望在人脈、技術等領域幫助初創公司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