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重返石油市場,全球產油國隨即磨拳擦掌,石油戰爭隨時開打。各方揚言不打價格戰,但布蘭特期油昨日卻輕易跌穿二十八美元水平,創○三年以來新低,同時拖累環球投資氣氛。美股近月跟隨油價顯著調整,除了反映全球市場一體化外,產油國主權基金等油元「乾涸」,也加快相關資金抽離股、債市場,當中流動性愈高的資產市場,更是首當其衝。

油價自一四年高峰時的一百一十美元水平,暴跌超過七成至近日的二十多美元,全球通縮風險驟增,也全面拖垮商品及股票等市場。產油國賺取的油元大幅「縮水」,在西方國家解除伊朗制裁前夕,沙特阿拉伯國營石油企業宣布計劃上市,連這個產油國「大佬」都選擇在市道極低迷下,賤價「賣產」續命,石油市場中短期更難言樂觀,產油國看來愈來愈「手緊」。

低油價不單摧殘產油國的經濟命脈,更辣手摧毀美國新興頁岩油生產商,以至當地能源巨擘的收入及盈利,而石油巨企又多為指數主要成分股,油價下跌更直接損害美股表現。此外,油價低殘不堪,很大機會已跌穿頁岩油企的生產成本,部分企業錄得巨額虧蝕,行業整體債務違約風險大幅飆升,「爆煲」潮觸發火燒連環船,隨時拖累相關高息債券市場,對美股也構成一大隱憂。

石油市場不振,最悲觀的分析員估油價或低見十美元。當市場感到最絕望時,或存在一絲希望,股神巴菲特旗下巴郡最近披露增持個別美國能源商股票,再次實現逆市操作。此外,油價一瀉如注,油組至今堅持不減產,伊朗過去為全球第四大產油國,被撤銷制裁後,市場預料其最終會「不問價」出售石油。此外,美國解除原油出口禁令,無疑令供過於求的問題更為嚴重,但從樂觀一面看,負面消息盡出,一旦被市場完全消化,油價或出現報復式反彈。

由於石油需求被視為環球經濟前景的領先指標,油價自高位大幅回調,導致市場的悲觀情緒陰魂不散。但低油價有利也有弊,對石油入口國及製造業主導的經濟體而言,油價下跌直接減低生產成本,有利提升競爭力。即使歐洲面對巨大的通縮壓力,歐央行也表明,低油價有利刺激經濟。對於經濟緩步復甦的美國,汽油價格低企對消費意欲也有一定的正面影響。

低油價風險正在全球擴散,伊朗石油解除封印,沙特及阿布扎比等股市立即「腳軟」,中東主權基金或更急需從流動性高的市場套現,加深環球股、債波動。隨着伊朗及美國等競爭者加入石油市場,沙特對石油定價的話語權愈來愈細。在油價尋找新長期均衡點的過程中,全球油元財富正靜悄悄重新洗牌,環球金融市場暗湧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