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往首爾主講金融界的人民幣講座,遇上南韓圜和人民幣跌至新低。匯率與經濟息息相關,南韓經濟預測下調至3%水平。為此,總統朴槿惠提出「歐亞倡議」,這正與「一帶一路」可對接,形成兩國有更多合作空間。從韓國看到的情況,人民幣的貶值並不孤單。美元獨大,人民幣到底位處何方?前景如何面對?

去年美元上升,人民幣下跌約5至6%,引起社會很大震盪,投資者都接受不了人民幣改變原有那種全年穩定必升的格局。球是圓的,豈能只看一面,人民幣的升跌還需看與其他貨幣的比較。

或是說,去年美元強勢,兌人民幣的表現絕對屬「小兒科」,不少中亞、東歐、南美、非洲(津巴布韋元被取締)的貨幣更可謂淪陷了;「金磚」五國當中,有三國貶值高達25至50%;商品貨幣的澳紐加也有一至兩成跌幅。相比較下,人民幣兌這些貨幣都有頗大的升值。

去年持有人民幣,還奉上一定的息率回報。投資回報不算成功,也不應慨嘆為惡劣,至於今年將又如何?美元這刻太強,中國何須相伴?事實上,除了美國外,全球經濟皆遇上寒流。

借機修訂匯率機制

面對入籃(SDR)的國際貨幣新準則,是時候借機修訂管理辦法。更合理的說法,過去自己訂下的要求,今天應該將其落實。目前匯率機制是二○○五年的版本,亦即「參考一籃子貨幣」。可是,十年來採用的則是釘着美元逐年升值。

「籃子」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去年底推出,這個「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把近年增至的13隻交易貨幣,配以不同權重而組成。若最終能夠以籃子價值來釐定匯率,人民幣可與大多數國家的貨幣走在一起。然而,發展過程中,市場對中國匯率政策仍然看不通、猜不透。一些豺狼般的對沖基金可能被吸引湧至。

外匯生涯中,有兩次畢生難忘的被狙擊典型個案,分別是九二年英鎊脫鈎和九七年金融風暴。狙擊的個案都有共通點,經濟積弱、誤判形勢、策略混亂、敵暗我明、四面楚歌等等。

以英鎊為例,本與馬克匯率掛鈎,遭處心積慮的狙擊手拋空,繼而利用似是而非的報道營造負面氣氛。當政府大幅加息抑壓炒家的英鎊借貸成本,卻因此正中下懷,加息令經濟、股市受壓。且炒家早作長期資金籌措,並於股票等衍生工具持倉,聲東擊西,無論匯價如何,最終皆滿載而歸。政策進退失據,英鎊失守退出「歐洲匯率機制」。

人民幣匯率發展至今,受狙擊風險日增,負面因素正逐漸被誇大。然而,只要吸收歷史教訓,可用的政策還有不少。在岸市場不放開,炒家難取甜頭,這場硬仗仍具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