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踏入新一年,人民幣兌美元加速貶值,不但引發環球市場震盪,不安情緒更在內地蔓延。市場傳出內地多個大城市的銀行,出現民眾排隊兌換美元保值的場面,甚至盛傳外匯管理局已下達窗口指導,要求限制民眾購匯。

人民幣匯價昨天終見喘定,但未能消除市場對貶值的擔憂,多家大行因應最新情況,已進一步下調人民幣匯價的預測,普遍認為貶值壓力仍然巨大。同時,市場又傳出,內地一些重量級專家正向人行施壓,要求推行更激進的貶值,幅度起碼在一成以上,藉此刺激出口,若然成真,勢必掀起更大恐慌。

從種種迹象來看,市場對當局能否把人民幣穩定下來,並沒有太大信心。回看去年八月利用中間價改革主動貶值後,人行官員曾說過貶值壓力已獲得釋放,又說不存在長期貶值的基礎,當時確令市場鬆一口氣。可是,人民幣匯價往後的表現,顯示貶值壓力一直存在,並非官方所指的風險可控,這便不難明白為何金融市場出現震盪。現時市況波譎雲詭,若當局繼續在毫無先兆下獨斷獨行,後果恐怕更大鑊。

近年人民幣加速國際化,離岸市場留存的人民幣存款及人民幣計價資產數以千億元計,貿然貶值對持有人民幣的投資者,會造成巨大損失。另一方面,內地很多企業在過去幾年趁低息借入大量外債,面對人民幣急速貶值,變相令債務負擔大增,同樣會損失慘重。

中國的匯率政策不但關乎本身需要,亦會影響到環球金融體系,必須考慮市場的可能反應,做好預期管理。現在大行與專家對人民幣走向,經常「你一言,我一語」,資訊混亂只會令不安情緒愈來愈大,要穩定市場預期,人行必須手口並用。

不過,應對近日跌勢,人行似乎只是間歇性出手托價,並未開口做預期管理。市傳國有銀行曾代為沽出美元並買入人民幣,中間價亦見止跌回升,這些干預措施可暫時把匯價穩定下來。可是,懂得適時說明政策取向,及早與市場溝通,加強引導市場預期,看來更為重要。

在金融海嘯後美國聯儲局不斷搞量寬印銀紙,無疑是把本身的問題轉嫁其他國家,但到了後來需要收水時,總算做到事先張揚,讓市場有時間準備,而每個動作亦是循序漸進。另一方面,在加息一事上,也早早向市場發出信號,鋪排經年才展開,讓投資者早作部署。

人民幣突如其來的貶值瘋潮,不但在金融市場刮起大風暴,長此下去,不排除會釀成貨幣戰,各國爭相貶值來回應。因此,中國當局理應吸取近期人民幣急貶造成混亂的教訓,倣效其他主要央行,好好利用預期管理,以免惡化演變成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