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樓市從年初的大起,到年尾出現大落,除了因為美國加息和本地經濟放緩等負面因素影響外,新盤排隊登場改善供應,相信亦是樓價回軟關鍵。政府昨天公布下季賣地計劃,將主動推四幅住宅地,再加上港鐵項目,可提供二千六百五十伙,令今個財政年度供應達二萬零三百伙,超過了一萬九千伙的目標。

毫無疑問,推地達標令住宅供應增加,是穩定樓市預期的重要一步,但這顯然是一場持久戰,今仗取得勝利,並不保證下一仗也必勝。今個年度賣地曾出現流標,亦有地皮因捲入訴訟而被臨時抽起,加上主要依靠鐵路項目撐起半邊天,所以就算達標亦只屬險勝,往後如何確保土地供應依然充足,變數仍多。

一向以來,本港樓價高企,主要在於建築期長,非一時三刻就能應市,而之前又經歷長時間土地供應不足,現在供應慢慢追上,也難免有遠水救不了近火的難處。

政府在三至四年前開始主動增加土地供應,積極「跑數」,差估署預測明年落成量高達逾二萬伙,創下十年新高。而屋宇署資料顯示,今年首十個月共錄得一點五萬伙動工,較去年同期大增二點四倍,創近八年新高。

不過,推地計劃能否落實,涉及諸多外在環境因素,包括政治阻撓、環保爭議、司法覆核等問題。例如今季推出的一幅大埔住宅地皮,便因涉及司法覆核要押後截標,還有兩幅被臨時抽起。為填補供應空缺,政府只好採取彈性策略,遇到變數時,以其他地皮頂替,可見箇中風險不容忽視。

然而,即使政府挖空心思增加土地供應,但實際上地產商在投得地皮後,可能要等一段時間才會正式開工,而勞工短缺等問題在短時間內恐怕也不易解決,更增添了樓宇落成的不明朗因素。

另外,今年土地供應達標主要依靠鐵路項目,可以即時應市的,看來亦賣得七七八八。例如今年已批出的港鐵將軍澳日出康城第七期及第八期,分別提供一千二百五十伙及一千四百三十伙,另剛截標的第九期及來季推出的第十期,亦分別涉及約一千七百八十伙及一千一百伙,連同八月批出的西鐵元朗站項目約一千八百八十伙,本財政年度來自鐵路供應合共有約七千四百四十個單位。因此,未來鐵路項目會否無以為繼,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政府官員指現時鐵路項目仍有充裕供應,例如黃竹坑及何文田兩個鐵路項目,有機會在下個財政年度推出,可是樓市始終涉及眾多因素,土地推出亦要地產商肯買才能成事,面對近日樓市逆轉,地產商會否仍然踴躍爭購,仍是未知之數。在市場博弈下,當「麵包」價錢大跌,不排除因為無人買「麵粉」,令供應驟然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