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目前陷入低速增長局面,產能過剩、需求不足已成常態,中國這家世界工廠,經濟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難望依賴外部需求帶動復甦。市場正期盼新一輪國企改革,可推動停滯不前的經濟轉型,為產業升級殺出一條血路,達到產業調整結構、去產能的終極目標。

近日中央領導人及內地輿論一再重申,國企重組不會出現新一輪市場壟斷,可見市場對國企改革作為醫治經濟病的藥方時,需要釋除市場疑慮,以免國企一旦化零為整,會重回以往國企獨大,民企靠邊站的不良產業生態。

現實是國企大的不強,弱小的則過多,且不少營運差勁虧損年年,深化改革無疑事在必行,最怕是走回市場壟斷的舊路。自改革開放以來,國企改革一直未曾停步,上一輪的主題是把巨企拆分,打破壟斷,形成市場競爭,達到提升技術含量,改善管治質素。

不過,經過多年來操作,部分行業出現過度分割,副作用逐漸浮面。被視為深化改革第一擊的南北車合併,正是因內地需求不足,在海外又沒有太大競爭優勢,項目競標時出現左、右手相互博弈的局面,最終選擇還原基本步,重新結合成一體,希望有實力在國際市場爭一日之長短。

可是改革國企不能不面對一些老問題,現行國資委保持國有資產大權在握,對於被視為戰略行業、具壟斷傾向的央企,中央要保有主導權,將難免與深化改革、企業放權、尊重市場規律的原則有所違背。

國企改革既要做大做強,又要避免壟斷,恐怕說易行難。試想想,內地三大電訊公司,一旦以南北車形式進行合併,市場競爭減少,誰能保證提速降價的政策還能繼續推行?俗稱「三桶油」的三大油企,也是改革重組的大熱門,近日國際油價低迷、營收下滑,大大提高重組誘因;但話說回頭,上世紀三桶油好不容易被分家,一旦重組變回大到不能倒的巨無霸,不單標誌着市場化大開倒車,引入競爭的成本將會更高,中國石油工業長期壟斷的老問題隨時重現,這對經濟又有多大好處?

針對「三去」,即是去產能、去槓桿及去庫存,國企無疑急需一次大刀闊斧的改革,但計劃經濟下問題一向環環相扣,為推行達到供求平衡的供給側改革,物價及經濟短期必然會有陣痛,少不免令決策實施有所顧忌。

九十年代的一波產能過剩潮,以行政限產來應付,已證明得不償失,引進市場手段,兼併重組只能一步一步來,確切執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到抓大放小,把國企包袱變為有用資產,才有機會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否則,為做大而做大,把國企湊合在一起,不但解決不了經濟問題,更會換來新一波國進民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