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為明年的經濟政策定調,提出五大改革任務,分別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及補短板。昨天,中港股市並無太大反應,相信是消息早就傳遍市場並已消化,而且市場對當前經濟問題的根源了然於胸,對改革大方向亦認同,能否真正落實才是關鍵,故採取「聽其言,觀其行」的態度。

從各項任務的順序看來,「去產能」是首要工作,「去庫存」緊隨其後。工業產能過剩,房地產庫存氾濫,長期騎劫內地經濟政策,到了不解決便沒有明天的地步。

以鋼鐵業為例,一直受累產能過剩,價格每況愈下,根本是賣一批蝕一批,企業靠借貸度日,負債達數以萬億元人民幣計。可悲的是,企業就算肯大蝕賣,恐怕也找不到足夠買家接貨,去產能是唯一出路。

房地產市場同樣受產能過剩困擾,經過多年投資狂潮,已建成待售的住宅何時才能賣清,恐怕要以年計,三、四線城市處境尤其惡劣,拖累投資與開發並波及經濟。雖然地方政府千方百計推動買家入市,可惜相比龐大的庫存,真的不知何時才能被消化掉。

企業產能過剩及房地產庫存過多,毫無疑問正拖着中國經濟的後腿,企業沒有資金回籠,如何做新投資?存貨賣不出去又或要蝕賣,企業財政惡化,銀行不欲孭起壞帳,便只好繼續輸血,降低了其他人獲得貸款的機會,同樣不利經濟。很明顯,要經濟重拾升軌,必須擺脫這兩大包袱,把資源投放於新的增長火車頭。

可是中央一直未有大力改革產能過剩行業,任由殭屍企業橫行,相信是顧慮到民生問題,若任由企業破產、倒閉,等於打爛海量民工的飯碗,衍生另一重危機。但經濟要轉型,必須經歷陣痛、甚至劇痛,如能讓市場力量發揮作用,成效必然更大。

今年以來,鐵路、航運等行業的國企加快重組合併,為經濟轉型打開了一個缺口。不過,央企合併數目有限,並未真正觸動問題根源,未來如真的大力推動去產能,期間會觸及很多民生問題,當局必須強化社保機制,向受影響民眾提供援助。至於對付落後產能,須以行政、稅收等手段多管齊下,由市場進行淘汰賽,並且扶助企業轉型,這方面可由財政政策發力,必定事半功倍。

其實,五大任務說穿了不過是新瓶舊酒,與以往提倡的轉變經濟增長模式,只是措辭不同,內容一樣,在政治、經濟及社會體制均沒有重大改變下,今次又憑甚麼能成功呢?一切在於如何落實與執行,要有咬緊牙關、壯士斷臂的決心。

當然任何改革非一時三刻可奏效,要積極去產能、去庫存,惟有痛下狠心改革,解決根源問題,否則將永遠走不出惡性循環,更莫說帶領經濟走向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