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債券崩堤,理論上股市投資者應該很恐慌。不過由始至終,由察覺風險,到上周五撻着恐慌之後,自己的淡倉並不算太多,只是對沖抵銷手上持倉的水平而已。

理由是經歷金融海嘯之後的六七年期間,市場已經見過無數的風浪,學會了保持樂觀會有着數。難以估計投資者會有幾慌張,何況今次的重災區應該是集中在資源股和金融股,兩者一早已經大跌,輕資產低負債的公司理論上牽連有限。強勢股甚至有可能成為資金避風塘,所以淡倉的把握並非太高。

A股強勢並不健康

何況無論如何,都無辦法預料到A股市場可以勁度十足,始終中國股市和和債市都相對封閉,氣氛不受外圍影響,令到香港市場的操作更加困難。相比外圍的弱勢,中國的強勢絕對不合理,明顯是銀行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壓低內地利率,情況並不健康。

港股做好難,做淡亦難,退場變成一個最合理的選擇。寧願將戰線轉移到外圍,起碼氣氛少了一個變數。

現時A股已經變成和香港樓市相似,處於一個偏高的水平,但是持貨者惜貨,令到氣氛難以掌握。外圍股市升跌都好,相對上比較有把握去預測,所以論值博率,一定會比港股為高。

從投資的角度而言,港股只會偶爾出現挾倉式反攻,但美國的強勢股,就仍然有機會屢創新高,投資者的態度不同,相應的股票走勢亦會大有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