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新股市場集資王誰屬,已經呼之欲出,香港目前領先排第二的美國,如無意外,應可重奪一哥寶座。

股市大部分時間交投淡靜,並經常陷入突如其來的恐慌下跌中,成為環球市場新常態,新股集資普遍不進則退。香港卻不退反進,今年集資額估計達二千六百億元,比去年更高,實屬難得,成功關鍵依然是中國因素。不過,這項成功因素,將成為明年能否保住王座的最大變數。

中證監近期積極推進新股註冊制,為大幅度開放新股上市鋪路,市場估計最快可於明年五月實行。按照構思中的新機制,新股上市由批核走向註冊,理論上企業只需向監管機構交齊財務數據、營運狀況及企業管治等資料,並作出足夠披露便可,讓無形之手發揮作用,運作模式與香港及歐美等成熟市場相近,對香港怎可能沒有威脅。

香港今年能夠稱王,與內地股市仍難滿足企業上市需求有莫大關係。內地新股排隊等掛牌時間超長,而六月股災後又叫停新股上市,自然難以滿足市場。此外,經濟下行壓力不減,金融機構增資迫切性大,到就近的香港上市屬順理成章,難怪來自金融服務業的新股撐起半邊天,當中有十五家的集資規模更超過50億元。

事實上,一些內地金融企業的招股安排,是由國家隊組成的基礎投資者買起大部分供認購的股份,反映來港上市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香港得益無疑是建基於內地上市難。由於有國家隊撐場,公開認購反應是否熱烈變成次要,招股定價更可落在較高水平,掛牌後股價便未必有突出表現,難怪本地散戶提不起勁入市。

回看去年,香港失落新股集資第一的王座,僅僅是被技術性擊倒,因為當時完全取決於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選擇在哪一個市場進行世紀集資,被選中的市場便是冠軍。香港監管機構由始至終不肯為特別股權架構開綠燈,阿里結果選擇讓美國勝出。

今年則不同,美國缺乏大型科網企業上市,反而內地企業來港上市的需求仍然強勁,二十隻集資額最高的新股,只有一家是本地企業,其餘均來自內地。這個勢頭能否持續下去,很大程度要看內地新股註冊制的進展。

市場估計新股註冊制應會循序漸進地實施,推行節奏不會一下子加快,對招股定價不會完全放手。因此,市場人士認為,這新政策應無損香港新股集資王地位,可與內地各有各做,但現實不會這麼簡單。

近年來港上市的外國企業買少見少,若中資股也因為有了註冊制而留在內地股市,長此下去,香港新股市場怎可能不被分薄呢!不過,有競爭才有進步,如果新股註冊制一如預期需時兩年過渡,香港仍有機會鞏固自身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