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為開啟加息周期,醞釀了很長時間,金融市場理應有足夠心理準備迎接下周的議息結果。現時最不明朗的,反而是新興市場如何面對即將來臨的利率震盪。過去幾年,全球資金氾濫及處於超低息環境,新興市場企業群起發債借平錢,規模屬史無前例,一旦資金流向逆轉,能否承受得起衝擊惹人關注。

數據顯示,新興市場明年須償付破紀錄的二千六百二十億美元債務。世界銀行則警告,美國收緊貨幣政策,令新興市場前景不確定,如外圍形勢惡化,結合內部的負面因素,新興市場資金流入驟停,恐會引發「完美風暴」。

無獨有偶,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季度評估報告亦指出,新興市場今年第三季債券淨發行量,按季驟減百分之九十八,可以印證資金流入突然乾涸的警告,並非危言聳聽。

其實,新興市場早已飽受撤資之苦。隨着美國加息預期升溫,美元強勢畢露,拆倉潮不斷,商品冧價更是雪上加霜。由於石油價格暴跌,產油國龍頭沙特阿拉伯為了支撐本國財政及經濟,已從全球市場撤資七百億美元;而今年首三季,海灣國家從全球市場撤走一百九十億美元資金。富有的產油國尚可把海外資產套現來填補資金缺口,那些缺乏資源及資金的新興市場國家,恐怕不會這麼幸運。

歸根究柢,新興市場今日面對的危機,是美國實施超低利率及三輪量寬所致。金融海嘯後,在中國領頭下新興市場經濟增長可觀,吸引大量熱錢湧入,加上投資者求息若渴,變相助長企業不斷借平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指,過去十年間,新興經濟體的企業債不斷攀升,在主要市場中,非金融企業發債規模由○四年的四萬億美元,升至一四年的十八萬億美元。然而,發債借錢時美元仍處弱勢,當還債高峰期來臨,卻遇上強美元,大大加重以本幣計算的債務負擔。

現時仍有不少意見認為,與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相比,多數新興國家財政實力大增,外匯儲備可觀,匯率及貨幣政策較靈活,應有能力承受衝擊,可紓緩市場憂慮。然而,現在的債務規模與當年不可同日而語,而且很多大企業從國際市場借錢並非用於本身業務發展,而是變身為影子銀行再把錢借出去。換言之,今時今日的資金鏈複雜得多,牽連更廣,後果更難料。

聯儲局前主席伯南克曾指出,新興市場並未從九七金融風暴中吸取教訓。現時新興市場的風險正不斷累積,可惜危機究竟有多深,比以往更難準確判斷。根據過往經驗,新興市場危機一般是突如其來,而且以經濟深度調整為代價,為免重蹈覆轍,還須加強風險管理,加緊實施結構改革,有心未怕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