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終於圓夢,眾望所歸的跨出一大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本港周二凌晨時間宣布,讓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的一籃子貨幣,其佔比權重亦確定為百分之十點九二,比日圓及英鎊為高,不但意味人民幣正式躋身世界儲備貨幣之列,也是IMF創立SDR系統近半世紀後,首次把新興市場經濟體貨幣納入。

人民幣邁向國際化得到全球認可,也標誌着中國金融改革進入一個新里程,確立中國未來在世界經濟舞台上,有爭取更大話語權的能力。

經歷奇迹一般的漫長成長,後金融海嘯年代,環球經濟低迷成為了常態,中國這個經濟火車頭當然不能獨善其身,終於慢了下來,在當下金融市場一片唱淡下,人民幣加入SDR的後續發展,幾乎是一面倒認為中央難再以無形之手,去維持匯率穩定,人民幣無可避免地面對貶值壓力;事實上,中國在國際貿易持續錄得龐大的盈餘數字,人行副行長易綱也聲嘶力竭派定心丸,指人民幣沒有貶值基礎,但亦無助紓緩市場對人民幣前景的擔憂。

毫無疑問,中國出口正面對國際需求不足,而另一方面,一眾產業結構類近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爭相推低匯率,對刺激出口創匯的遊戲,可說樂此不疲,連發達國家如歐洲與日本,也都放下身段,身體力行以寬鬆措施,來個先貶而後快,但如果僅着眼中國最終會否參與匯率跳樓遊戲,也不過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已。

人民幣入籃後,中國無可逆轉地走上擴大金融業雙向開放之路,以達致完全自由兌換及使用貨幣,長遠而言,不但有利長遠貿易發展,與中國外貿有往來的國家,也構成對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有額外需求。

國際市場對人民幣資產的供求缺口,對推動人民幣匯價固然有一定助力,更深層意義是,入籃標誌人民幣突破舊有美、歐、英、日等發達國家在特別提款權上的壟斷,作為三十多年來籃子貨幣的第一次正式擴容,並且是第一次有新興市場貨幣加入,相比在IMF的國際份額改革只聞樓梯響,人民幣的加入,確立中國在國際貨幣系統上的重要地位,對提升國際影響力及話語權的一大突破,新興市場經濟在發達國主導的金融世界中,給予重要的肯定。

中國經濟崛起後,今日義無反顧加入沒有硝煙的貨幣戰場,國際化已沒有回頭路,未來貨幣高低與國家經濟地位息息相關。現實上,人民幣入籃不是一勞永逸,貨幣權重每五年檢討一次,故未來更要好好把握發展機遇,推動金融改革,打造更健康且堅實的經濟增長以影響世界經濟形勢,吸引更多資金在中國進出,才是人民幣國際化、影響力最終得以提升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