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創業板股份異動愈見頻繁,股價大上大落幅度驚人,早已惹來市場人士及投資者詬病。最近,證監會終於表態,將與港交所檢討相關上市政策,實屬責無旁貸,對於如何提升上市公司質素,確保公眾股東獲得公平對待,更是不能拖延,否則不利於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形象。

事實上,創業板股份大幅波動存在已久,瘋潮一直未能遏止,反而變本加厲,眾多毫子股上市後不久便股價倍升,個別升幅更逾十倍,之後再從高位急速回落,個別跌幅更高達九成,投資者如高追隨時損失慘重。

無可否認,創業板是個高風險市場,投資者理應風險自負,可是現在猶如賭場,情況肯定不理想,監管機構固然不應坐視,市場亦關注創業板的整個上市機制是否有漏洞,會否導致質素下降,如果監管機構的執法阻嚇力不足,只會亂上加亂。

當年設立創業板,原意是扶持創新企業,透過股市集資發展,由於反應愈來愈冷淡,其後定位變為第二板,讓未符合主板要求的公司上市,待將來條件成熟便可申請轉往主板掛牌。

證監會表示會與港交所檢討創業板的上市政策,至於會否收緊上市門檻,例如取消創業板股份可以全配售方式招股上市,財金官員只表示持開放態度,具體情況有待討論。

創業板新股可選擇全配售上市,原意是減輕招股成本,對規模較細小的公司來說無可厚非。可是,現在就連見慣風浪的市場人士,也認為狂升暴瀉太過誇張,推測可能是個別股份集中在少數人手上所致,因而建議對全配售的投資者設禁售期,以及提高投資者的數目。至於應否效法內地採用實名制,由於爭議較大,短期內引進的可能性看來十分之低。

港股近年借殼之風愈吹愈烈,殼價愈升愈有,對創業板新股有可能為「啤殼」而來,議論愈來愈多。歸根究柢,股價是否真正由市場主導,背後有沒有可疑的操縱行為才是關鍵,監管機構若只停留於密切觀察,最終必定會變成後知後覺,難以及早防範可能出現的違規行為。

內地中證監近期不斷加大對深圳創業板的監控力度,重罰內幕交易絕不手軟,對大股東違規行為亦不會坐視,日前深交所就對三隻創板股的大股東,涉及的違規行為公開譴責處分。香港的監管方向與內地有別,確實有需要加強與市場參與者溝通檢討,特別要從保障投資者的角度,檢視創業板上市機制的問題。

市場環境不斷變化,上市公司質素必須不斷提升,這便需要有效的監管配合。本港創業板興旺並非壞事,前提是不應縱容股價經常大幅異動,否則最終蒙受損失的必定是廣大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