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如霧裏看花,一方面上月數據顯示傳統產業未能企穩,另一方面電商銷售亮麗,消費勢頭仍然不俗。現時在投資、外貿及消費三大領域中,僅消費為唯一亮點,市場對其能否接棒擔起大旗仍疑慮重重。中國轉型之路可說荊棘滿途,在環球需求不振、寬鬆幣策效果成疑以及美國聯儲局加息在即等不利因素下,中國經濟會否失速確實令市場焦慮不已。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十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升百分之五點六,差過預期的百分之五點八;發電量同比下降百分之三點二。而十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則上升百分之十一,稍微好過預期。市場分析主要歸功於汽車銷售,近期針對新能源與小排量汽車的減稅與撤銷限購效果明顯,以及餐飲業景氣有所回升。

當中,網銷可說凱歌高奏,首十個月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上升三成四,而「雙十一」光棍節近中午時的交易額已超去年全日水平。可見電商表現一枝獨秀。可惜的是,一將功成萬骨枯,電商的成功對整體經濟來說可謂代價沉重。百貨等零售商不但元氣大傷,間接亦令到商業地產供應過剩。

投資方面亦同樣出現下滑的趨勢。一至十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名義增長百分之二;一至十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上升百分之十點二,與預期相若。數據顯示了過去幾年一直是投資主力的地產商,受制於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壓力,一二線城市樓市復甦再難以拉動開工量了。

面對如斯數據,確是有憂有喜。一方面顯示經濟動力不足,不論房地產還是製造業的投資全面下滑;另一方面卻顯示經濟結構有所改善,裝備及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速提高,而高耗能製造業投資增速回落。

中國當局近年為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已盡力優化經濟結構,亦深知再依靠基建等高消耗產業肯定無以為繼。在清除產能過剩之餘,亦把信貸資源引往農業及小微企業,期望培養新的「造血細胞」。經濟轉型長路漫漫,依靠消費支出拉動經濟亦面臨不少風險。

眾所周知,失業率與消費息息相關,雖則現時失業率處於低位,但傳統產業僱用了大量人手,一旦製造業及房地產業出現倒閉潮而大量裁員,消費肯定首當其衝。現時傳統產業普遍不景氣,市場已有不少聲音質疑內地中產的消費信心是否過於樂觀。

無論如何,國企、金融等改革已到了關鍵的衝刺階段。製造業4.0、一帶一路以及新型城鎮化等仍須靜待開花結果。在打造新增長點的同時,當局除了在貨幣政策上維持寬鬆外,財政政策上亦應幫上一把,達到傳統產業的技術提升以至制度改革。畢竟生產率提升才是經濟轉型的關鍵及經濟強健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