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主板新股發行(IPO)一般包括國際配售及本港公開發售,國際配售的對象是機構投資者,投資者認購此部分新股是毋須先畀「真金白銀」,故此香港新股即使獲得高認購倍數而凍結巨額資金,本港金融市場基本上可以承受。

本港散戶抽新股時可向銀行或證券行借孖展,以提高成功認購機會。(資料圖片)

與內地新股發行舊有機制有所不同,在港認購國際配售的投資者可在獲配股份數量確定後,才繳付「貨款」;而認購本港公開發售的投資者,須按照認購股份數量預繳全數款項,若獲配股份數量少於認購數量,投資者將獲退還差額款項。

為了保留「彈藥」、或提高認購的成功機會,散戶投資者可向銀行或證券行借孖展抽新股,例如投資者入飛100萬元,可借入90萬元,投資者僅出資10萬元作按金,以追求本小利大的目的,惟要承擔孖展利息。

內地股仔撤詢價

至於A股IPO採取預繳款認購方式,近似於本港公開發售安排,結果許多新股因此凍結巨量資金,形成A股市場波動。修訂後將取消預繳款方式,另外公開發行2,000萬股以下的,取消詢價環節,由發行人、主承銷商協商定價。

較為特別的是,內地監管機構為約束投資者獲配新股後不足額繳款,修訂後規定投資者若十二個月內累計三次不繳款,將被限六個月內不能參與新股認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