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地第三季經濟增長再放緩下,作為未來五年國家發展總綱領的「十三五」規劃備受關注。展望「十三五」,要在產業結構調整、減低經濟轉型期間的下行壓力下,使未來五年年均經濟增速不低於6.5%,確實充滿挑戰。

總體經濟需求由私人消費、企業投資、政府支出及出口淨額四部分所構成。以往中國有世界工廠之稱,廉價勞動力、土地及資源,令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即出口淨額,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惟世界工廠的增長模式,長遠是不可能持續。

依賴勞動力的生產,大多是低技術或低增值,故勞工可替性極高,當工資水平上升,廠家便會不斷尋求生產成本更低的地方。在發展初期,解決就業是首要任務,但長期來說,單靠勞動密集型的職位,難以再改善人民生活質素。

近年內地經濟高速增長的另一引擎為投資,佔國內生產總值逾40%。但靠粗放型投資去拉動經濟,其持續性明顯成疑。特別是在投資水平已經很高的情況下,再重複投入資本,其回報效果會漸降,繼而衍生產能過剩問題。另資本投入的資金源自私人儲蓄,高儲蓄率反過來對私人消費構成制約。

迴避中等收入陷阱

不少新興經濟體,如南非及巴西,在發展初期享受過高速增長,當收入水平達中等後,便停滯不前,即墮進所謂中等收入陷阱。隨着工資等生產成本上升,漸無力與他國的廉價勞動力競爭,致製造業無法拉動增長。側重低技術的產業結構,使新興經濟體亦未能趕上發達國家的高技術、高增值產業。經濟發展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增長無法持續。

未來五年的「十三五」時期,內地經濟發展將進入關鍵階段,要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需把增長引擎由低端製造業,轉向高技術、高增值產業發展。

另外,大部分發達經濟體,主要側重私人消費及服務業作為增長引擎,如美國,消費佔國內生產總值逾70%。中國需減少依靠粗放型投資,並推出政策刺激消費、促進內需。

「十三五」規劃公布中,最引發討論的是全面二孩政策。據社科院發表的經濟藍皮書,現時內地總和生育率僅1.4,不但遠低於更替水平的2.1,更逼近1.3的低生育陷阱水平。數據顯示,當經濟體跌入低生育陷阱後,將無力再令人口重返更替水平,勞動力減少、人口老化,壓抑長期增長動力。

取消一孩政策,可謂遲來的春天,然而,一三年中央推出單獨二孩政策,申請數字及實際生育數字卻遠低於預期,故二孩政策要成功,需有完善配套,如醫療、教育等,亦應提供足夠經濟誘因,否則實際效果有待觀察。

若能成功提升生育率,短期來說,新生嬰兒增長可望刺激一系列消費;長期來說,勞動力注入更多新血,對長遠經濟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

(中文大學經濟學系講師葉德生參與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