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早前一場股災,以催谷股牛救經濟的算盤打不響,短期為了穩增長,撐起樓價已成為不容有失的任務。可惜,從最新的經濟數據所見,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逐漸放緩,由上半年的百分之四點六,進一步減速至首三季累計的百分之二點六。發展商投資意欲跌至冰點,整個建設及原材料產業鏈岌岌可危。

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三季GDP按年增長百分之六點九,跌破百分之七,全年「保七」目標頓時響起警號。當前內地的經濟病複雜難治,外圍經濟低迷,內地出口疲弱,內需又不足,工業生產持續產能過剩導致出廠價格不斷下跌,都是非常棘手的問題。

中國告別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增長,進入新常態,傳統的振興出口措施,遇到一隻手掌拍不響的困局,刺激措施集中火力從內部出發,去年十一月開始連番減息、降準,不斷提供流動性,到今年陸續取消限購,中央托樓市絕對是不遺餘力。政策持續配合,內地住房市場回暖也是立竿見影的,首三季商品房銷售理想,住宅銷售額增幅達百分之十八點二,與疲弱的實體經濟形成鮮明對比。

然而樓盤去貨加快,新投資卻刻意放慢手腳,是中國房地產市場近二十年來鮮見的現象,主要是經過多年的高落成量,二三線城市庫存問題嚴峻,部分偏遠城市的待售庫存足足是居民每年正常購置量的五至十倍。由於貨多客少,非一時三刻能消化,發展商選擇賣多建少,反映即使有政策扶助,亦只求加快套現,並未消除對未來樓市前景的憂慮。

人行於九月份再出招,在未有實施限購的城市,降低住房購置首付比例,至不低於兩成半,是今年政府針對房貸政策作出的第四次放寬,時間上則揀選在「金九銀十」樓市傳統銷售旺季出招,為樓市添火的動機明顯。

可惜十月假期樓市銷情依然遠遜預期,不少內地新樓展銷門庭冷清,反映就算連番催谷,樓市再也不能「獨強」的現實,逐漸受疲弱經濟及股災的悲情氛圍籠罩,顯得力不從心。現在即使市場對後續政策期望愈來愈高,現實卻是刺激措施的邊際效用遞減。

內地投資門路不多,加上中國人喜歡「有瓦遮頭」的傳統想法,使民間財富不少儲藏於房地產之中,政府努力穩住樓價,亦是防止出現較股市下跌對財富殺傷力更大的樓災,以免對內部消費構成嚴重衝擊。

現時一線城市本身有一定的剛性需求,反觀二三線城市去庫存還是長路漫漫,在可見將來,再多一些托市政策無疑主要為去庫存爭取更多時間,避免出現更深的陣痛。可惜房地產投資放緩,影響所及相關產業鏈,甚至拖累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已是無可避免,亦難以成為帶動經濟的火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