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00700)及京東周日公布「京騰計劃」於「雙十一」硬撼阿里巴巴(BABA)之際,計劃拓展海外的阿里同樣面臨大敵,海爾集團及中信股份(00267)先後公布發展跨境電商,直接挑戰阿里的海外電商業務。於內地跨境電商爆發性增長的同時,阿里卻在國內、外陷入腹背受敵境地。

阿里的電商業務遭受內外夾擊。圖為主席馬雲。

多家企業圍攻阿里

上周阿里公布「雙十一全球化」主題,以面向跨境電商的新發展趨勢,多間欲染指跨境電商公司即時作出反擊。繼中信聯同中移(00941)、泰國卜蜂集團及日本伊藤忠等巨企日前成立合資公司,斥資約38億港元進軍跨境電商業務後。

海爾集團昨宣布,旗下小家電跨境綜合服務平台HotOEM上線,為小家電生產企業提供研發、採購及訂單金融等服務,並考慮引進外部資本及上市。海爾更預期,包括海貿雲商、Hot OEM及易銷雲盟在內,旗下跨境平台交易規模可達1,000億元人民幣。

訊息物流弱點盡露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理事長張會生引述研究機構預計,至二○一八年,內地跨境電商交易額將攤佔全球50%,但在此爆發性增長趨勢下,阿里未必維持現有規模優勢。

易方資本投資總監王華指出,包括內地及跨境電商,阿里的主要優勢在於其支付業務,但其訊息及物流上的弱點表露無遺。其中京東可透過與騰訊的合作互惠互利,將社交行為模式與超快速物流結合;但阿里卻缺乏社交資訊優勢,只依靠減價及廣告相信不會太受歡迎。加上其C2C業務(淘寶)亦已轉弱,未來擴張速度未必可如從前般快速。

中信拓跨境佔上風

王華認為,中信與合資夥伴共同拓展跨境電商業務,財團更涵蓋中、日、泰等巨企,業務範圍十分廣泛,而且中信及中移均有國企背景,進行跨境電商業務將較阿里有更大優勢。另外,有分析員亦指,在內地經濟及消費放緩的大環境下,以支付業務為主的阿里,經營環境將更為艱難,「市佔率被攤薄、蠶食是一定的事。」

內地最大海外網購平台-洋碼頭創辦人曾碧波更提到,「跨境電商並非阿里天下,亦非京東的盤中餐」,因為社交及移動平台的優勢主宰跨境電商趨勢,已非以減價為主的競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