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再一次做出令市場意外的舉動,這並非指他昨日決定維持量化寬鬆規模不變,而是對經濟形勢的樂觀評估,與外界的認知有頗大落差。黑田指出,雖然出口及企業產出受新興經濟體放緩影響,但日本經濟仍溫和復甦,圓匯疲弱有利出口以至工業生產,而通脹亦正改善,長期來看整體通脹預期似乎在上升。這些相對樂觀的言論,是否真的反映經濟日益向好真是見仁見智,但明顯地日本央行是想政府財政政策多出力,因而選擇靜觀其變,暫不加碼量寬。

本來,日本核心通脹受到低油價的拖累而下跌,央行訂下的百分之二通脹目標達成的時間勢必延後,市場上不少意見認為要加碼放水,而現在維持量寬規模不變,故總要找個能服眾的理由。八月份日本剔除食品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雖下降百分之零點一,為近兩年半以來首跌,但剔除能源和食品的CPI則上升百分之零點八,可見油價下跌影響巨大,而近日油價有回升迹象,可紓緩通縮憂慮。此外,美國年內加息預期降溫,日本大可留力應付日後的諸多不測。

撇開上述理由,央行暫時忍手歸根究柢是貨幣政策寬鬆引起的爭議愈來愈多,不但導致日本民眾生活成本上升,對提振實體經濟效果亦不明顯。有調查報告顯示,日本銀行在授信態度上已非常寬鬆,想把錢借出去卻找不到人借。市場並指出,日本債市日漸枯竭,加碼買債只怕淪為無米之炊。

另外,首相安倍晉三在推進結構性改革方面動作緩慢,亦令到貨幣政策事倍功半。去年上調消費稅對經濟的衝擊大於預期,使得政府財政暫時不太可能進一步緊縮。還有日本政府六月公布的財政改革缺乏細節,未來或需更為可靠的財政改革計劃。評級機構標普上月便將日本主權評級由AA-降至A+,指出該國提振增長和結束通縮的措施,未來二至三年難望扭轉劣勢。

更為不利的是,圓匯低企雖能提振出口,但日本有百分之十八出口流向中國,五成四流向整個亞洲,而中國近期經濟放緩肯定會波及亞洲其他經濟體,不排除會令日本企業推遲在國內投資,提高工資的設想便無從談起。

日本央行推高通脹的決心毋庸置疑,以往便曾反覆強調刺激經濟的唯一方法是讓公眾相信通脹會上升,可惜現實是形勢比人強,首先是就業市場緊張但工資成本卻未有明顯增加;其次是隨着中國經濟放緩及市場持續波動,恐拖慢經濟復甦步伐;最後是日本經濟結構性改革未獲看好。無論黑田如何出口術來提振市場的通脹預期,如果安倍政府一日不踏出實質改革的一步,以及環球經濟一日未有明顯復甦,便只好不斷食言,延緩兌現通脹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