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人民銀行大幅下調人民幣中間價,震驚全球,雖然人行官員隨後高調解畫,說有關做法為市場化鋪路,央行常態式干預已完結,但市場對人行的做法仍有多項推測。不過,有外媒報道披露,原來人民幣貶值的「劇本」一早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主導,只是由人行稍為改編後搬上舞台。

人民幣貶值,市場對於人行做法有不少推測。(資料圖片)

倡擴波幅改中間價

英國《金融時報》透露,今年五月時IMF負責人曾經跟中國官員有多次討論,並向中方強調,中國實有必要為人民幣提供有效浮動匯率。IMF又警告,中國的貨幣政策效率愈來愈低,原因是「三元悖論」中所說,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控制資本帳和本幣匯價,又同時享有獨立的貨幣政策。

IMF其時已向中國建議,未來數月可行的方法是擴大匯率波幅,及改變中間價的釐定。很明顯,中國選取了後者,並在上周二付諸實行。

IMF中國代表團團長Markus Rodlauer未有向媒體交代五月時與中方討論的詳情,他也拒絕稱人民幣定價公平,只說人民幣「不再被低估」。雖然人民幣連跌多日,但他認為,人行的做法標誌着人民幣「行啱路」,雖較自由浮動仍大相逕庭,但理論上人民幣目前一周已可向上或向下有10%的調整。他預期未來幾年浮動區間會愈來愈寬。

此外,IMF報告預測,中國本年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為6.8%,明年增速為6.3%。

不過,財經雜誌《巴隆氏》分析表示,就近期內地出手令人民幣大幅貶值,歷史經驗顯示這不會是一次性,加上內地還要應對一連串經濟問題,最終或令人民幣累計要貶值一成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