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車應用程式近年崛起,Uber無疑是表表者。不過,召車市場龐大,例如共乘(ride sharing)市場就仍有很大發展空間。美國第二大召車應用程式Lyft,是車輛共乘服務供應商和共享經濟的先驅,而Lyft的成功面世,竟與聯合創辦人Logan Green的一趟非洲旅行有關。

Lyft聯合創辦人Logan Green期望,Lyft有朝一日可改變城市的交通運輸系統。

在接送乘客時,私家車車頭會掛上巨大粉紅鬍子作標記。

Lyft小檔案

相對Uber在全球擴展,Lyft現主攻美國約65個城市,一直以更具社交化服務來區辨自己及其他召車App。一二年成立至今,Lyft已募逾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投資者包括阿里巴巴、維權投資者艾肯(Carl Icahn)、樂天株式會社等,令市傳Lyft最新估值達25億美元(約195億港元)。早前有媒體獲得一份Lyft面向投資者的演示材料,顯示Lyft去年營業額1.3億美元,並預計今年營業額達7.96億美元。

Lyft最大特色是讓擁有私家車空位閒置資源的普羅大眾,臨時充當「的士司機」賺取外快。當乘客在App上發布需求,平台上的車主若發現順路就會接單,在接送乘客時,私家車車頭會掛上一個巨大粉紅鬍子作為標誌,而在到達目的地後,Lyft會建議一個低於的士的車費,據悉Lyft會收取車資的20%,其餘由司機落袋。

開放座駕改善交通

召車應用程式改變人們出行習慣,而Logan Green自小已有創業念頭。他在洛杉磯長大,碰上交通擠塞就如家常便飯,每日花數小時乘車,讓他燃起要創造一個可讓人們網上訂車、並於預定時間內有車的系統。

其後,有次Green與朋友到非洲旅行。其中,津巴布韋以高通脹聞名,沒有人可負擔得起自己駕車,就算有汽車都不會駕,寧願把汽油換成金錢。加上當地缺少大型公共交通工具,所以街上異常安靜。但倘若當地人有乘車需要,就會自行共同乘搭一款迷你巴士,行經熱門路徑,成為較便宜及有效解決交通問題方法。

當時Green想,如何可把這概念應用在美國,但美國的問題是人人都有車,不過每輛車只坐一個人,所以要解決的是如何開放這些空位。這令他在○六年成立共乘平台Zimride,讓用戶可享受共乘的優點,但規模不算大,網絡只有當地約150間大學及公司。

隨着手機應用程式出現,令Green想到要重新思考用戶體驗,為客戶創造最好配搭。到一二年六月Lyft面世,他把共乘概念設計成移動程式體驗,並意外地大受歡迎:「Zimride每宗生意都要費盡力氣去爭取,相反Lyft好輕易就能吸引人們使用,用戶增長前所未見。這或與起始操作相對簡單有關,用戶容易上手。」

嚴選司機 巨額投保

他又指Lyft對司機要求嚴謹,不能有犯罪紀錄,駕駛紀錄要良好,每程都有百萬美元保險保障,並有評級系統讓司機及乘客互相評價。

發展至今,Green的終極目標是要建造一個市場模式,人們一日用兩次,讓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用,然後是全世界,他說:「Lyft有機會達到這規模,去改變城市的交通運輸系統,而這正是我們一向想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