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果斷強力護盤下,內地股市終於走出了持續三個星期的暴跌陰影,滬綜指由低位3,373點回升到3,877點,上漲幅度達14.9%,終於喘定。但是政府強力介入市場,不僅讓整個內地股市環境與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也引發國內外對政府救市行為的質疑,並認為中國證券市場化改革面臨着走回頭路的巨大風險。

在妥善退出救市後,預期中央將加強市場化改革力度。(資料圖片)

比如最近一期英國《經濟學人》封面文章「中國擁抱自己市場」就表示,這次中國股市三個星期暴跌和其對經濟的潛在打擊,都遠不如中央強力救市給正在成長的中國證券市場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不過,七月九日李克強總理的講話,則巧妙地回應國內外對近期中國股市異常波動和中央救市行動的質疑。李克強總理認為,儘管中國前進中有各種挑戰和風險,我們不掉以輕心,有能力有信心防止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促進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公開透明、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推動中國經濟實現中高速增長。

從歷史經驗來看,當一個國家金融危機爆發時,政府全面介入市場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面對金融危機,救市是政府的一種責任。金融市場作為一種準公共品,每一國家的政府都是金融市場的信用最後擔保者。當金融市場面臨危機時,政府有責任出來維護市場穩定、提振市場信心。所以,○八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政府監管部門就是以最為果斷及迅速的方式把股市巨大風險限定在最小的範圍內,堅決地阻止金融風險擴散與傳染,從而先把金融市場穩定下來。因此,面對前三個星期中國股市持續暴跌,中國政府也是有責任出來救市,以保證股市穩定及重建股市之信心。

盡快制訂退市機制

然而,政府救市既有介入的方式也有介入的程度問題,否則會引起國際市場的嚴重質疑。就目前情況來看,中國政府救市廣度、深度及速度都是空前絕後,但這些政策核心卻是要人為地改變當前股市的供求關係。由股市暴跌時的股票供給過量傾瀉及股票需求萎縮,轉變為人為增加股市需求或市場購買力,及人為地以嚴厲行政方式限制股市供給。

股市價格由暴跌轉向暴漲也是自然,惟這種人為改變股市的供求關係,短期內可穩定市場情緒,能否長期重拾市場信心,則要由時間來檢驗。因為,這種以人為決定而不是真正市場決定的股市供求關係,其成交價不是投資者真實對價,投資者也無法從這種價格來評估股票的風險及回報,投資者進入或退出股市完全取決於對政府政策取向的猜測。這必然會增加市場不確定性及降低投資者參與欲望,股市交易量也就會在這過程中逐漸萎縮。

因此,要回答國際市場對中國政府救市的質疑,一方面中國政府要向國內市場明確的表示政府有能力有信心來保證金融市場之穩定,有能力有信心扭轉股市下跌的預期及重新股市之信心。另一方面,政府應盡快制訂一些強力行政救市政策、退出措施及機制,做好善後工作。

可以看到,這次國內股市暴跌主要原因,仍是高槓桿融資發展過快及監管嚴重滯後、期貨市場亂象叢生、政府對股市干預過多、股市牛市沒有實體經濟及企業業績作支撐等。如這些問題不解決,當前政府救市是可能讓股市短期穩定,並在短期內讓中國股市在震盪中上行,但決不能把中國股市帶上健康發展之路。因此,政府如何妥善退出救市並加快中國股市市場化改革,政府如何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則成了中國股市長期穩定發展的關鍵。正是這意義上說,中國股市的市場化改革方向並不會改變,反之會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