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天有不測之風雲,就在中港股市爆發股災,以及希臘危機快將攤牌之際,紐約證券交易所在美國時間星期三開市不久,道指下挫近二百點時突然「死機」,市場一片錯愕,紐交所旋即表示因技術問題暫停交易,部分股票買賣盤被自動調往其他平台交易,並否認受到網絡攻擊,故未有造成恐慌。不過,如果「死機」發生在中港交易所,又剛好遇上股市大幅波動,後果恐怕非常嚴重。

不妨想像一下,內地股市在過去多天大幅插水,一旦交易系統因故障而暫停,不排除會惹人聯想以為中央眼見救市無效,不如索性停市。另一方面,在港股沽壓龐大、各方資金爭相套現的時候,如果交易系統有甚麼差池,必定惹來投資者憤慨,無法出貨導致的損失不知由誰承擔。

美股交易未因這次「死機」而中斷,皆因很多在紐交所掛牌的股票,仍可通過其他電子平台例如納斯達克市場及Bats等進行交易,只要能像今次一樣,在收市前恢復運作,順利為股票完成收市計價,便好像問題不大。今次事故一方面凸顯市場依賴電子交易系統的脆弱性,但另一方面可看到美國市場結構的應變能力,就算關鍵部分停止運作,整個系統仍經得起衝擊。不過,這並不等於可接受交易暫停,實際是一次也不應該發生。

市場分析今次「死機」影響不大,原因有幾個。一來與美國交易所「人多勢眾」,今次受影響的交易所六月時只處理美股約百分之十四的交易量;二來得益於技術進步,不同交易平台採取統一的訊息傳輸協議,標準化方便交易順暢轉移;三來可能是「死機」事件常有,風險管理經驗較多。

其實,「死機」事件對交易所可說是揮之不去的夢魘,一兩年間總會有一次半次。電子交易系統發展日益複雜,環環相扣,一個小節出錯或軟件有缺陷,亦會導致系統癱瘓。前兩年納斯達克市場就因技術故障而停止運作數小時,後來查出是因為證券訊息處理器報價傳輸出問題,但「死機」是否真的防不勝防?

紐交所「死機」對本港算是響起了一次預警。大家當然不希望嚴重的「死機」事件發生在港股市場,可是一旦唔好彩事件重演,便未必能大步檻過。因本港股票市場運作全繫於港交所,別無其他平台分流,而且隨着滬港通推出,更成為內地股市與國際市場的橋樑,因此這類「死機」事故肯定是一次也嫌多。

本港屬彈丸之地,不容易另設證交所來分流,而在國際上流行的「黑池」,則因透明度不足難以監管,不容易在港立足。這樣更加凸顯港交所不容有失,否則大戶及小戶均無路可逃。現時正值股市大起大落,倘若發生「死機」,後果真是難以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