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月份通脹僅錄得百分之一點二,通縮陰霾揮之不去,同期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再跌百分之四點六,為連續三十九個月下跌,更難寄望物價短期內止跌回升。最新數據遜於市場預期,加上中國上月進出口連續第三個月錄得「雙降」,可見中國經濟內外交煎,下行壓力巨大。市場再度憧憬人行即將「出手」,惟即使推出新一輪減息、降準,恐怕對實體經濟的刺激效用也不大。

自去年九月份中國通脹進入「一字頭」年代以來,物價了無起色,今年一月通脹更急墮至百分之零點八,隨後三個月雖回升至百分之一點四及一點五,但反彈力度不足,上月更回軟至百分之一點二。此不單反映外圍經濟疲弱,以及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拖累內地通脹,更重要是顯示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仍然嚴峻,與此同時,內部需求未能拉動物價向上。

中國通脹仍企穩在百分之一以上,目前難言通縮已經降臨,但在極低通脹環境下,國民工資及購買力增長緩慢,不利中國追求以消費帶動經濟增長的結構性轉型。此外,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自今年初以來跌勢加劇,三至五月跌幅雖持平,但上月採掘及原材料工業價格跌幅尤其厲害,產業鏈上游價格持續低迷,部分雖受大宗商品價格及外圍經濟形勢所影響,但同時反映製造業產業鏈中下游的需求疲乏。

按目前趨勢來看,通脹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在短期內難以扭轉劣勢,早前公布的貿易數據同樣令人憂心。中國五月份貿易順差雖顯著擴大,但主要由於出口下降近百分之三之際,進口更劇跌一成八,才造成順差的表面風光。外圍經濟疲弱,拖累中國製造業及出口表現,而內部需求更弱,從進口急降已知經濟雪上加霜的慘況。

中國今年首季經濟增長已跌至百分之七,為○九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由於近月多項數據繼續令人失望,次季經濟增長恐怕難以「保七」,也就加強市場對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的預期,即時惹來人行本月將再度減息降準的猜測。在今個經濟下行周期,人行「出手」顯得步步為營,最近也否認向個別內銀透過抵押補充貸款(PSL)提供長線資金,只是下調PSL利率,以盡力維持低息環境,對大規模「放水」依然小心翼翼。

人行自去年底以來多次減息降準,惟未能顯著提振資本支出,今年首四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為十五年來最低,部分原因是銀行惜貸問題未解,導致資金未能流入實體經濟。還有另一關鍵,就是經濟活動對信貸的實質需求不大,即使再多一兩次減息降準,也難令經濟起死回生,只是獨肥了股市,可惜其所產生的財富效應不彰,未能帶動消費,經濟惟有在通縮邊緣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