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表現不反映未來,但預測後市,還是要先了解貨幣對沖ETF及基金如何運作。

景順Erik Esselink表示,有貨幣對沖成分的基金,交易成本較高。

Chase Growth Fund基金經理Brian Lazorishak表示,有貨幣對沖的ETF/互惠基金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貨幣遠期合約及期貨來對沖匯兌風險。當指數(如德國DAX指數)上升,但貨幣(如歐元兌美元)下挫,有作貨幣對沖的相關產品將是合適的投資。

但要記住,匯價是雙向的,倘美元貶值,有對沖的產品也會跑輸沒有對沖的。某些情況下,匯率下跌足以抵銷指數的輕微上升。

換句話說,ETF及基金利用這些貨幣合約,鎖定本幣與當地結算貨幣匯率,將投資於不同地區基金時面對的貨幣風險減低,避免因貨幣貶值而造成的股贏匯輸。

Lazorishak預期,美元中期仍會維持強勢,主因是美國經濟增長強於歐洲等地區,及美國有望於今年較後時間加息。因此,他相信有作貨幣對沖的產品暫時會跑贏沒有對沖的。

交易成本增 長線不宜

不過,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對沖牽涉成本,最終有可能會轉嫁於消費者。例如有貨幣對沖的iShares MSCI歐洲貨幣聯盟(HEZU),成分內有逾2%的現金及/或衍生工具,開支比率為0.51%,但沒有對沖的EZU,只有約0.60%的現金及/或衍生工具,開支比率0.48%。

景順歐洲股票基金經理Erik Esselink稱,有貨幣對沖成分的基金,會多一重交易成本,長線影響基金表現。因此對長線投資者,他不建議買有貨幣對沖成分的基金產品,而應買一般、不涉對沖的基金產品。

沒有貨幣對沖的基金產品,儘管弱歐元會影響基金的資產淨值,但投資者應預期,假以時日可因股票有好表現而賺回來。因這些歐洲公司會受惠弱歐元,加強她們的競爭力,導致更高盈利增長,最終令股價上升。

至於是否選擇有貨幣對沖的單位,他指應視乎投資目標。「對於長線投資者,在對沖成本、歐元已跌低於購買力平價等因素下,我不建議買有貨幣對沖的單位。相反,短線投資者、又或極為看淡歐元的投資者,則貨幣對沖單位是合適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