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4G移動年代,內地智能手機廠商無不磨拳擦掌冀能從中分一杯羹,可惜策略上仍離不開一直沿襲的模式,習慣模仿、鬥平、搶市場等劣質競爭,形成市場上出貨量龐大,而長期的商業回報卻低得不成比例。

智能手機巨擘蘋果公司季度成績,正好給內地手機廠商當頭棒喝,在資訊科技世界,原創性及用戶體驗確實有價有市,難怪在拒絕玩割價戰下,iPhone 6較國產貨貴數以倍計,依舊不失用家垂青。

上財季亮點是蘋果iPhone在大中華銷售,已超越發迹地美國,較去年同期大升七成一,在內地零售業吹淡風下,實屬難能可貴,也佔蘋果公司整體季績增長的五成六,且對比內地智能手機廠商百分之一至三的淨利潤率,蘋果公司首季淨利潤率高達兩成三。

這在內地鬥生鬥死的智能手機廠商眼裏,應好好想想出路,否則長此下去,不難遇見一旦行業增長趨勢逆轉,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恐怕會重演上世紀九十年代,白色家電產業困境的翻版,屆時在供求失衡下無可避免出現割喉減價戰,最終整個產業都要虧本。

事實上,近期內地智能手機生產確實已初見疲態,調查機構數據顯示,環球手機首季出貨量兩億九千一百萬部,較去年第四季跌百分之九點二。在蘋果iPhone 6系列大賣重奪市場之下,中國廠商首季出貨量一億零六百萬部,按季挫一成二,教人憂慮。

內地由3G轉4G帶動,一四年底中國4G用戶達九千七百萬,今明兩年更將進入轉網高潮,可是依舊未足以消化智能手機廠商極度樂觀的出貨量預期。華為、小米、聯想就訂出過億部出貨目標,出貨五千萬部以上的也有數家。

在市場供應過剩下,這些國產手機只能向非洲、東歐及印度等新興市場打主意,同時也避開與蘋果公司一類高端品牌埋身肉搏,集中火力在中低端手機價格戰中開打。中國在一四年初才出現首款千元人民幣4G手機,而剛在北京舉行的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已有多間廠商發布低於七百元的4G手機款式,短短一年間,佔出貨量最高比重的4G入門手機,竟然劈價近三成。

中國智能手機廠商今日依然以出貨量多、爭奪山頭的傳統經營模式,滿足做大做強的硬目標,可惜殘酷的現實是智能通訊設備軟件與晶片技術,絕大部分掌握於外國公司手上,內地企業與此絕緣,行業的商業利益始終集中在產業鏈上層擁有相關技術的企業。

中國近日以反壟斷為由,向手機晶片龍頭高通發出九億七千五百萬美元的天價罰單,後者二話不說便賠錢,反映內地智能手機商業價值巨大,可是技術停留於裝嵌加工的下層企業,最多只能成為外企打手,很難分享太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