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經濟正逐步轉型,有分析師指中國正從原先以製造生產為主的經濟模式,轉向服務型經濟,與此同時,中央正加快推進「中國製造2025」,務求實現製造業升級。面對勞工成本日益上漲,經濟的轉型,以及國家大力推動「互聯網+」發展趨勢,中國製造業升級實在刻不容緩,但升級的過程中,能否根治中國製造業存在已久的問題,實在是關鍵所在,相信中央需要更多政策配合才能取得成效。

有經濟分析師指,中國經濟發展正從原先的製造生產為主的經濟模式,轉向服務型經濟,一三年內地房地產住宅價格上升二點四倍,私人健康護理市場增長四倍,網上購物更錄得五十四倍的增幅,反映中國經濟逐步轉型。與此同時,隨着中國人口結構日趨老化,勞動力供應不足,令勞動力成本上升,為保持競爭力,企業不得不從勞動力密集型轉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實現製造業升級,正好配合國家的轉型,同時亦可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此項規劃更被譽為「中國版工業4.0規劃」,規劃將借鑑德國版工業4.0計劃,目的是要加強國內的工業發展,力爭在二○二五年從工業大國轉為工業強國。

與此同時,規劃更順應國家大力推行的「互聯網+」,以訊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重點發展新一代訊息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農業機械裝備等十大領域,強化工業基礎能力,提高產品質量,推進智能、綠色製造,希望通過接入互聯網而大幅提高生產效率,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

從二○一○年開始,中國製造業產出佔世界製造業百分之十九點八,已成為製造業大國,但提到「中國製造」,往往只會令人聯想到「廉價」、「低技術」及「品質無保證」,可見中國製造業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品質素參差、低端產品產能嚴重過剩以及高端產品缺乏競爭力等問題,所以要令中國製造業真正升級,讓中國能夠成為製造強國,首要解決以上根深柢固的問題。

在中央的規劃中,將透過數字化、智能化為核心訊息技術改造升級傳統製造業,同時將大力推動機器人和機械取代勞工,但在此過程中,需要大量資本投入;另外,要提升中國製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及技術,亦需要大量資金進行科研,目前中國經濟下滑,企業盈利倒退,有多少企業願意及有能力投入大量資金,配合中央實現製造業升級的部署,實在令人質疑。

因此在整個部署中,中央需要肩負主導的角色,進行總體規劃,同時亦要在財政方面進行多方面的配合,當中包括補貼、稅務優惠等,否則在企業未能配合之下,中國要成為製造強國相信只屬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