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在去年底終於動用最後殺着,改行寬鬆貨幣政策,可惜刻下谷高的是A股,實體經濟未見起色,內需依舊疲弱,製造業出口以至樓市,表現仍乏善足陳。市場對內地經濟動力失速的憂慮升溫下,今年的中央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將大力制訂「互聯網+」計劃,立即引起市場關注,冀望虛擬經濟可以幫助傳統經濟衝出虛弱陰霾,這股熱潮到現在仍是A股爆上的催化劑。

自○八年金融海嘯爆發後,處於暴風眼的美國經濟昂首步向復甦,然而世界多國今日依舊在經濟衰退邊緣打滾,一直被視為經濟神話的中國,一五年經濟增長目標僅訂為百分之七左右,為十五年來最低的增長目標,復甦拐點未見蹤影,是否真的可憑藉「互聯網+」再創奇迹?

顧名思義,「互聯網+」主要目標是透過資訊科技,提升傳統行業附加值,以達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這概念由騰訊主席馬化騰在今年向人大提出的四項建議中得出,主要是透過推動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結合互聯網、雲技術、大數據及物聯網等,套用於第三產業身上,像發展互聯網金融、醫療及教育等,打破舊有經營模式的訊息不對等問題,達到降低交易成本及提升生產效率之作用。

中國互聯網滲透率超越五成,已幾乎達到發達國家水平,推動結合互聯網應用的基礎設施算是完備。回顧去年十一月十一日的光棍節,內地網購單日交易金額,已經超越互聯網鼻祖美國在感恩節後所錄得的單日紀錄,是內地電貿商機無限的最佳佐證。

而且,中國今年落實移動網絡發展,分別向兩大移動網絡經營商發出FDD 4G牌照,在可見將來,高速移動網絡使用將會更為普及,進一步提升網絡使用,可以想像就算不用政府費神,「互聯網+」在中國市場萌芽是必然發生的事,只是海外例子顯示有政府公營服務帶頭,傳統產業電子化進程會發展得更快更順利。

其實,「互聯網+」的構思與中國當前強調要放棄粗放的經濟模式,轉向重質不重量的方向相匹配,像醫療服務線上預約,民間網上金融等,有助降低交易成本及提升效率,邁向更專業化分工,即使最多人擔心的網絡安全問題,也會為網絡保安產業繁衍商機。

不過,在提升傳統產業附加值的同時,卻難免要經歷先苦後甜,例如網購價格透明度高,消費者容易格價,對傳統零售商帶來極大壓力;網上金融對傳統銀行的挑戰,更體現在去年支付寶理財產品高息搶走傳統銀行存款,令銀行不得不以高回報留住存戶。在發展初期,傳統產業主要從線下走到線上,高昂資訊科技硬件及人力資源投資,亦勢必令不少財力較次的中小企業,經營百上加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