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些名牌手袋大減價,令排長龍、爭「入貨」現象湧現。看見此情況,雖然話品牌吸引力不減,然而風光背後仍存在不少暗湧。

「大減價」一開始能刺激銷售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既給予消費者買「平貨」感覺,又造成「人排我排、人有我有」的羊群心理,短時間內能迅速刺激銷售。

然而,情況能維持多久?試想一旦數家牌子同時減價,帶頭減價的已沒有價格競爭優勢,消費者會「停一停,諗一諗」才作出購物選擇,當購物變得理性化時,排長龍、爭「入貨」的現象難以重現,銷售增長回復平淡。

「大減價」另一個衍生出來的問題是盈利影響。如國際品牌之間開始打「價格戰」,其影響包括:第一,銷售短期內有機會增加,惟毛利率持續下跌,盈利在「一高一低」下最好情況只是維持不變;第二,國際品牌之所以定價高,是因為部分品牌從不減價,給消費者一個高端感覺,如開始了「價格戰」,印象能否維持高檔次是未知之數,此亦會直接影響銷售。

普拉達難撐高估值

普拉達(01913)近日公布營運數字,截至本年一月底止全年銷售下跌1%,歐洲及亞太區表現疲弱,分別下跌1%及7%,情況令人憂慮,因為歐元早於上年年中開始貶值,歐洲相關產品早已「減價」,惟難以帶動銷售情況。

而去年中,集團受累於匯率波動及開舖令開支成本增加,毛利率已由一三年七月的73.4%下跌至去年的71.8%,如集團有意跟其他品牌一樣進入減價行列,毛利率料持續受壓,影響盈利。集團跟一眾國際品牌股現價反映本年市盈率平均約為25倍,在增長欠奉下,難以支撐高估值,升幅過後,風光不再。

筆者沒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