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兩融(孖展和借貨沽空)餘額長假前的跌勢,在踏入羊年後迅速扭轉。羊年首兩個交易日滬深兩市融資融券餘額持續回升,其中融資餘額更急增了417億元(人民幣.下同),顯示內地投資者已再度「加槓桿」入市,監管部門早前為股市去槓桿的努力效果成疑。

馬年A股走勢大勇,滬綜指累計勁升近六成,徹底擺脫全球主要股市最熊的惡名,表現為八年來最佳,惟股市大漲並非得益於經濟基本因素向好,而是A股生態圈出現了根本的改變。本輪A股大牛市,資金「槓桿」起到重要作用,融資融券、傘形信託和網絡貸款等,成為投資者加槓桿的主要資金源頭,其中被視為加槓桿主力的融資融券餘額更在去年底首度升穿萬億元大關。

面對A股「狂牛」,中證監被迫出手整頓券商兩融違規,觸發了上月的「一一九」股災,隨後監管部門發文叫停券商代銷傘形信託、銀行在當局窗口指導下,收緊傘形信託槓桿比例等,均向市場釋放出監管部門要為股市去槓桿的決心。不但券商、保險及銀行等金融股升勢不再,兩融餘額也在二月十二至十七日期間,出現年內首次四連跌。

不過,在踏入羊年後有轉變迹象,兩市融資融券餘額在長假期後連續兩個交易日企穩回升,藍籌股開始重新受到追捧,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周四出現近一個月來的首度單日資金淨流入,昨日滬深兩市總成交重上六千億元關口,創本月新高,幾項數據均反映在貨幣寬鬆憧憬下,內地投資者已再度加槓桿入市。

民間資金無視當局製造「大慢牛」的意圖急步入市,一方面是因為看到政府對於股市本質扶持的態度,另方面是因為實體經濟投資收益低而風險大。問題是,相當多散戶在過去一年是「賺了指數不賺錢」,究其根源,在於早前的資金市為不少機構投資者提供了高位出貨的絕佳契機,尤其是券商股,在過去幾個月不時出現機構減持、小股民高位接貨的現象。一旦牛市逆轉,全民加槓桿炒股勢必引發人踩人慘劇,最終散戶勢必受損。

A股槓桿市也令人行的貨幣政策陷入兩難,去年十一月減息後,大量分流實體經濟資金,進一步加大了實體經濟的「融資難」問題。一方面,實體弱不禁風,融資成本依舊高企,但另一方面,加槓桿湧入股市的資金如此瘋狂,人行有理由擔心若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會令股市火上加油。

股市去槓桿問題愈遲解決,危機就愈大,就像一個不斷加熱的壓力煲。通縮已兵臨城下,市場對即將公布的二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亦未敢樂觀,在經濟「保七」壓力下,減息等「放水」措施只是時間問題,而中央如何化解股市高槓桿風險,對後市至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