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近三年來首次全面降準後,市場還傳出在人行窗口指導下,內地金融機構一月份新增信貸規模,可能創下○九年「四萬億刺激」出台以來的單月新高,加碼放水已是毋庸置疑。外有全球央行競相寬鬆,內有經濟下行壓力,「央媽」加大貨幣寬鬆力度是情理之中,惟連日來官媒和人行官員先後為措施降溫,強調不應視降準為強刺激的開始。

這種敢做不敢認的曖昧態度,反令市場無所適從,不但為經濟增添不明朗因素,還為國際大鱷提供良機,在離岸市場狙擊人民幣。

僅僅在兩周前,國家領導人向出席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各國政要及跨國企業高層,強調中國「不會搞大水漫灌」,言猶在耳,人行轉頭就通過全面降準和向部分金融機構額外定向降準,總共放水近九千億元人民幣。若加上市場傳聞一月新增貸款激增,以及近月通過減息、中期借貸便利(MLF)、調整存貸比、重啟逆回購所釋放的資金,貨幣政策已步入實質性寬鬆。可是既然中央有話在先,只好不斷出口術否認放水為救市。

今年中國經濟開局不利,在外有全球央行競相寬鬆,主要經濟體仍然在危機後遺症中掙扎,對內則有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近期數據顯示,鐵路貨運增長緩慢、電煤使用量下降、企業盈利增速更降至近年最低水平。隨着增速進一步放緩和通縮預期升溫,中國有必要放寬貨幣政策對沖經濟下滑,而在外匯佔款大量流出,新基礎貨幣投放渠道不成熟下,當局也需要提高貨幣乘數來實現廣義貨幣供應目標。

因此,人行降準早在市場預期之中,所差的只是時間問題,畢竟領導人甫公開說出「不會搞大水漫灌」的承諾,人行行長周小川也表態「不追求經濟中有過多流動性」,市場原來估計降準好消息最快也要到三月才降臨。

不過,投資者毋須慶幸好消息來得太早太突然,因為阿爺在實質放水的同時,連日口頭大潑冷水,先是出動官媒發表「降準非股市興奮劑,樓市不會明顯扭轉」的論調,最新則有人行研究局局長出面解畫,強調降準只是根據金融體系流動性狀況和經濟情況進行延續性操作,不能理解為強刺激的開始,未來貨幣政策會根據經濟運行指標,按鬆緊適度的原則操作。

流動性是一把雙刃劍,當局出口術降溫,固然是不希望樓市、股市過度興奮,導致資金未能流入實體經濟,但言行明顯不一致,放水放得遮遮掩掩,未免令人無所適從,無論是居民消費意欲、企業投資,乃至銀行的信貸投放節奏都受貨幣政策左右,若當局立場曖昧模糊,未能就未來政策動向提供清晰、前瞻性的指引,最終或反而阻礙實體經濟投資,令刺激經濟效果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