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向來有所謂「一月效應」,所指的是首月升,全年便升。現在剛好到了月結,雖然恒指在一月最後一個交易日倒跌收場,全月計仍升逾百分之三,是否預示會繼續向好直至年底?兩者之間其實沒有簡單直接的因果關係,因為還會受到很多意料之外的變數影響。好像去年一月恒指錄得跌幅,全年埋單則上升,但升幅不過百分之一而已。

由於環球市場已變成由非常規貨幣政策主導,港股今年好大機會繼續有顯著波幅,卻無明顯升幅的悶局。除了因為主要央行的貨幣政策南轅北轍,全球資金流向再起波瀾之外,滬港通開車後又很快會有深港通,令港股進一步A股化,只怕令投資者更煩。

在過去一個月,歐洲金融市場風雲變色,剛公布的歐元區一月份通縮惡化,凸顯歐央行終極量寬的必要。一月先有瑞士央行趕在歐央行「出手」前,棄守瑞郎兌歐元上限,「脫歐」令全球匯市海嘯,更加確認歐元的無底跌浪。如以歐元計價,歐股一月份可說全面報捷,換轉美元計價則變成另一回事,究竟是賺是蝕難有絕對標準。

歐央行QE豪擲十萬億元,當中有多少資金會流入亞洲,屬未知之數;同時間,美國聯儲局對息口的取態亦很重要。聯儲局在一月底出爐的議息聲明,並沒有排除六月加息的可能性,對美國經濟亦很有信心,表明即使通脹短期有壓力,估計中長線能重返百分之二的目標,釋出無意推遲加息的訊號,令股市為之一震,清楚看到升跌並不掌握在投資者手上。

美息主宰全球,強美元回歸,令商品及非美元貨幣不寒而慄。在一月份,油價暴挫近一成五,主要產油國中,受盡西方制裁的俄羅斯更傷,昨日突然大手減息兩厘,盧布兌美元再度急瀉。若然貨幣危機再起,資金流向更難預料,環球股市難免更波動。

與港股相關系數極高的A股,近日因中證監嚴打融資融券違規,以及人民幣貶值高唱入雲,滬綜指一月份要回氣,全月跌近百分之一,市況完全取決於揸莊的人民銀行。人行近月持續透過逆回購等操作,向市場投放資金,估計短期內減息、降準無望。不過,若通縮壓力增大,經濟增長下行趨勢更加明顯,人行看來都要跟隨歐洲「放水」,屆時股市又會有另一番光景。

港股在一月有個好開始,一月效應卻非萬試萬靈,展望全年股市表現還看中美歐三大央行的舉動。美國加息步伐一步一驚心,拍子一旦打錯,經濟調子肯定走音;歐洲終極量寬是否有效仍未知,還看決策者會否一子錯,弄得滿盤皆落索。市場對A股的春節效應已不寄厚望,港股就算贏得一月效應首仗,絕不代表在今年餘下時間可安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