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終於登場,擁有一定股齡的投資者,曾經親歷○七年「話開唔開」的港股直通車,帶動恒生指數從萬九點狂衝到三萬二千點的一段瘋狂歷史,今次從滬港通消息曝光後,經歷振奮、平復到昨日去到失望的心情,是不難理解。滬股通不單無出現市場預期的秒殺,就連一個半個小時內配額耗盡的期望,也在激烈欠奉的交易下落空,延至接近下午二時,滬股通一百三十億元人民幣單日額度才用完。

假如,有辦法分隔指數基金及一眾合格境外投資者(QFII),趁昨日滬股通大門打開,把投行付息借來的A股投資額度,調到滬股通的轉倉活動剔除,實際上散戶的參與度,看來相當稀少。可以預見,隨着未來幾日轉倉陸續完成,南往北交易可能更平淡。

不過,要數失望,港股通更是當之無愧。直到收市一刻,一百零五億元人民幣配額上限,用了不到十八億元人民幣,佔全日港股總成交金額僅百分之二,冷清到極點。對期待政策引來大量紅色散戶北往南走,刺激港股解決長期悶局的香港投資者,昨日的反高潮已令中環一帶通街眼鏡碎片,而對於籌備超過半年、投入人力物力應付南來交易,最後居然發現滬港通首日提供不到二十億元額外生意的本地券商,更係有苦自己知。

今年四月,總理李克強在博鰲論壇首次提出滬港兩市互聯互通的構思,半年時間話長唔長,話短亦唔短,但新措施的種種執行細節,到臨門一刻才見真章,像兩地稅費安排,解決不了到上周五索性免收,急就章的趕通車可見一斑。自從傳聞煞停,到上星期形勢急轉確認通車,投資者及券商得前後七日時間,安排的倉卒,早就埋下被市場冷待的伏筆。

香港投資者一向具有國際投資觸覺,染指港股以外的投資工具,本來不算石破天驚,可是,面對中國經濟改革,極高速的增長不再,加上A股本身經歷七年漫長熊市,港股本身亦由○七年歷史高位下墮至今七個寒暑,中資股長期的載浮載沉,對投資中國企業之熱情,早被現實所冷卻。今日的滬港通,可能是一些有環球資產配置、一直未能取得QFII配額的跨國基金在中國增加投資頭寸的另一途徑,但對普羅大眾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使滬港通受歡迎程度打上折扣。

對於內地投資者,早有券商調查顯示宣傳工作不足,不少對滬港通抱觀望態度甚至不感興趣。歸根究柢,長期在封閉的A股市場,投資選擇單一化的內地散戶,要進行跨境投資南來買股,在投資視野上跨出一大步,非三言兩語可行,尤其當下缺乏教育工作,內地投資者對香港上市公司資訊、交易細則、兩市監管及文化差異上,都不甚了解,要真金白銀拿錢「走出去」,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推動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