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PEC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當前中國經濟放緩趨勢是「新常態」,當中透露出一個重要資訊,增長速度下行並非不可容忍,而且是宏觀經濟發展之目標。按照「新常態」論,全面降準降息的概率不高,貨幣政策應是處於去槓桿化的超級周期中。

今年六月末中國貨幣總量(M2)達120.96萬億元人民幣,增長14.7%,相當於九九年末的十倍以上。○八年金融海嘯後,中國推出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加大政府主導的項目投資,整個社會增加槓桿,經濟很快止跌回升,但市場機制很難在資源配置中起到作用,容易導致經濟增長低效率或無效率和不可持續。

最近,央行貨幣政策的定向型寬鬆,以及通過新創設的貨幣政策工具中期借貸便利(MLF)向銀行系統投放基礎貨幣7,700億元人民幣。市場理解為新一輪中國式量化寬鬆啟動,但如果放在央行去槓桿化的超級周期中,得出的結論完全不一樣。

貨幣政策非寬鬆

近十多年來中國基礎貨幣投放,外匯佔款是主要途徑,央行則通過銀行存款準備金來控制其增長。當這種基礎貨幣投放方式發生變化,或外匯佔款增長逐步為零甚至為負時,表面上寬鬆的貨幣政策就可彌補基礎貨幣投放的不足。第三季度貨幣供應量減速,或與外匯佔款減少有關。

央行發行的近7,700億元人民幣MLF只能彌補貨幣總量減少而不能讓貨幣市場寬鬆。從十月份的CPI和PPI來看,中國正處於去槓桿、去庫存的超級周期。

所以,當前貨幣政策是在人民幣升值與貶值中尋平衡,以便減弱人民幣單邊升值所帶來的外匯佔款增加及過度對沖對政策之影響,化被動為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