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日前發表的半年度匯率報告重彈舊調,繼續批評人民幣被大幅低估,但一如以往,沒有將中國列入匯率操控國,報告態度也出乎意料地友善。由人民銀行一手調控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今年以來仍錄得輕微貶值,但美國今次沒有「發茅」,部分原因是深諳美元已強勢回歸,加上人行今年確實減少干預,已是一種妥協,無謂再挑起火頭。

美、中作為全球兩大經濟體,在匯率上的角力猶如太極推手,兩國臂胳相搭,在運轉推移中務求搖撼對方重心,令對手失去平衡,自己則穩如泰山。匯率世界沒有完美的平衡點,而且關係到國家對外貿易、商業活動及投資等重要範疇,壟斷全球金融體系逾半個世紀的美元,即使中短期內仍不會受到人民幣崛起的威脅,亦決不會坐視不理。

不過,美國財政部最新報告對中國「示好」,不向中國大興問罪之師,未必是美國「轉性」,也許是自身亦促成人民幣跌不下來。據人行資料,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今年以來跌約百分之零點七,但人民幣兌歐元中間價同期升達百分之七。匯率從來是兩國的戰爭,人民幣不是沒有升值,遇上「弱對手」如歐元區,匯率升幅已夠駭人,關鍵是聯儲局對加息的部署已如箭在弦,美元隨時進入牛市,硬要人民幣升值實在有難度。

美國經濟復甦未穩,但相對其他主要貨幣國家,強弱已立見。市場估計至一六年,美國經濟增速將超越歐元區及日本一至兩個百分點,美元資產將持續受追捧。美元今年中起轉強,但相對主要貿易夥伴,美元匯價仍低於其二十年平均值。從實際有效匯率來看,美元今年首八月升值百分之二,仍低於○七年初,即金融海嘯來襲前水平。貿易夥伴貨幣貶值,部分是強美元所促成。

人行副行長易綱本月中表示,中國已減低對人民幣匯率干預,甚至近乎完全沒有干預。這方面隨即得到美方肯定及表揚,報告花了不少篇幅佐證人行的舉動,並指其在提高干預的透明度,以及在匯率市場化上邁出重要一步。事實上,今年是人民幣國際化重要的一年,包括中、俄央行最新簽訂貨幣互換協議,歐洲央行也即將討論納入人民幣為儲備貨幣的可行性,加上國基會明年前覆檢「特別提款權」機制,人民幣有機會被涵蓋在內,種種因素都加速其市場化進程。

人民幣踏上自由兌換是漫漫長路,而且操作風險極高,美國強烈要求人民幣升值多年,但在極度敏感的匯率領域裏,以靜待動,以柔克剛實為上策。此外,奧巴馬政府不將中國列作匯率操控國屬一貫做法,在此課題上不激起太大衝突,有利雙方審時度勢,見步行步。因勢利導,終究是利字當頭,背後原因離不開大國利益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