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還未開通,港股「A股化」的現象已愈見明顯,細價股升跌幅度亦愈見誇張,現在動輒升跌幾成甚至一倍,昨日見多隻細價股上演觸目驚心的高台跳水。個別細價股短短三個月成為「十倍股」,空無一物的殼股可以炒至二、三百億元市值,未接通A股已沾染歪風,港股「開倒車」情況令人憂心。自由市場不代表可任意妄為,監管機構不能坐視。

細價股過去已令本港投資者輸到怕,大部分不斷向下炒,利用大折讓配股及供股去攤薄小股東權益,近期再有死灰復燃之勢,主要由殼股帶動,而買殼的大部分是內地商人,配合資金南下,港股豈能不A股化?

A股的炒賣哲學有「三喜」——喜小、喜差及喜新,完全是政策市,市值愈小愈易炒,造成本末倒置,龍頭股估值不及三四線股。滬港通後「港股A股化」將更鮮明,炒AH折讓是第一步,炒細價股是喜小和喜差的退化象徵。

內地股市喜歡「打新」,本港股市則鍾情殼股,同樣給大戶牽着鼻子走,源於不健全制度讓炒家有機可尋。內地對新股有額度和定價限制,反而造成新股狂熱;港交所對待買殼不及新股般嚴苛,變相鼓勵「後門上市」,殼價愈搶愈高。

滬港通開宗明義需要兩地不斷借鑑和互相學習,既是制度存漏洞,作出修補此其時。A股有漲跌停板機制,亦不准炒即日鮮,但炒風更熾熱。市場上曾有建議港股亦可實施漲跌停板機制,但以一些A股連續八日漲停板為例,大部分股民根本無從買貨或沽貨。

相對內地的半封閉市場,香港則標榜為自由市場,一向抱「買者自負」原則,但有健全制度保障投資者,永遠是先決條件。近年證監會雖有個別雷厲風行的執法例子,惟趕不上現時市場腐化的速度。

港股有沽空制度,企業假帳自有研究機構出手狙擊,但只對大價股起作用,因為細價股或貨源歸邊或不在沽空名單之列;至於業務一片空白的殼股更引發無限想像空間,證監會充其量作一些風險提示,例如某家公司股權過度集中,惟面對高回報的誘惑,散戶一時便忘記高風險。

炒細價股本來是風險偏好的問題,龍頭股走先一步,其後輪到細價股追落後,然而,近期香港的細價股卻遠離基本因素,賭博與投資不分,無疑是港股的大倒退。

港股與滬股互通有比喻是「清流」和「濁流」融合,滬港通的目的是讓A股向較成熟的港股學習,濁流慢慢變清是美事,但清流一旦遇上濁流難免受污染。因此,證監會需做好把關,勿讓港股變質,否則等於「趕客」,令機構投資者因烏煙瘴氣而卻步,散戶炒細價股因輸多贏少而離場。港股千萬不要同流合污,才可作為A股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