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昨天公布,十四天正回購中標利率下降二十點子,至三點五厘,為七月底以來首次下調,加上人行對五大內銀發放最多達五千億元人民幣的「常備借貸便利(SLF)」,等於變相降準,昨更傳首批為期三個月的貸款經已批出。

央行在短時間內兩度出招,「長短棍」兼用,向市場發出強烈的維穩訊息,亦確定央行不願全面「放水」,繼續定向寬鬆。

中國經濟增長「破七」說法雖然危言聳聽,但八月份經濟數據確實未如人意,上月外商直接投資(FDI)挫一成四,連續兩個月下跌,同期全社會用電量跌百分之一點五,為年半以來首度倒退。

由於經濟明顯走下坡,多家大行已調低中國今年經濟增長預測,似在造勢鼓動中央出手救市,打賭暫時未有行動只是時辰未到。

正當經濟硬着陸風險增加,投資者引頸以待內地終要全面寬鬆穩經濟之際,人行仍然拒絕直接降準,更不用提外資念茲在茲的減息行動。

事實上,中央一早已明示繼續利用具針對性的定向手段進行微刺激,官媒更批評要求減息及降準,就是對中國經濟缺乏信心,進一步印證今輪放鬆銀根,是人行配合中央的微動作,與真正「放水」救市有很大差距。

跟非常規性的SLF操作不同,回購屬於人行的常規性公開市場操作,為央行貨幣政策的重要工具,用以調控貨幣供應量、銀行流動性及引導貨幣市場利率,期限由七天至九十一天不等。

此外,人行在七月底重啟正回購時,十四天正回購利率由原來的三點八厘降至三點七厘,下調了十個基點,直至昨日進一步下降至三點五厘,幅度達二十個基點,力度明顯比之前加大。

至於貸款期限最長為三個月的SLF,屬較長期的操作,加上涉及總金額較大,今次傳涉資達五千億元人民幣,人行再引導較短期的正回購利率向下。

人行雙管齊下,望有助解決九月底銀行季結及十月初長假期前,市場資金多數偏緊的季節因素,加上中證監剛批准新一批新股上市,人行及時出招,相信有助未來幾星期市場利率不致太波動。

正回購利率下調及SLF兩工具相互「走位」,解決短期市場資金緊張是可以的,若與全面降準及減息相比,效果則差得遠,密集式出拳無疑是央行釋出的重要訊號,但仍只能算是定向寬鬆的延續。

中央「鋌而走險」,堅持不降準、不減息、不推「強刺激」,或意味經濟下行趨勢並未觸及底線,央行手上仍有「籌碼」去買時間,引導資金流往實體經濟層面,使經濟下行速度減慢,但成效如何,始終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