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三會是最後限期,假如繼續應升不升,便會減持撤退。」上述對白,是自己近幾日在朋友之間,對於市況看法詢問時候的回覆。

設下時限,是因為認為香港已集齊天時地利,地緣政治憂慮紓緩,低息環境看來會長時間持續,如果這樣也無力突破,即是內傷。另一方面,也是追求較高回報之下的風險管理方法。今時今日,市場長期在低成交波幅的環境之中,出現比較大波幅的突破日子,其實是相當之短,長時間手執一大堆貨等運到,未必是上策,自己的選擇,是有如玩德州撲克一樣,在牌面有利時加大注碼,而用時限來控制風險,因為太長時間之後,市場也未向預期中的方向發展,很可能代表分析有問題。

歎慢板成市場主流

出奇的是,以為這種斬釘截鐵,追求又快又勁的回報的預測,應該會受歡迎,但自己看到的,卻只是一個又一個困惑的眼神,證明慢過萬金油,才是民心所向,難怪通街那些二萬八、三萬二,甚至乎五萬的預測。有怎樣的投機者,就有怎樣的分析員。

加入時限,反而令人感覺不舒服,部分原因是表面看來,一下子大幅提高了投機的成分。不過問心,有幾多人買股票是真心想投資,投資九成以上是逼出來,贏就以快打慢,不幸坐艇才死死氣改為以耐性換回報,既然如此,倒不如擺明車馬以快打快。

不敢設下時限,是捕捉市場時機的功夫自知未到家,亦是心態上不夠兇狠。如果要在投機路上更進一步,這兩個弱點都需要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