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穿戴式科技推陳出新,不同技術應用衍生出許多附加價值和創新運用。瑞士信貸報告指,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未來二至三年有望迅速增至500億美元(約3,900億港元),較目前30至50億美元,最少有十倍增長空間。當中,以運動健身為主要功能的消費型,與醫療保健型穿戴式科技裝置正在重塑健康產業。

穿戴設備市場增長潛力相當龐大。

Jawbone現時已經開發出了一款倍受歡迎的Up手環。

Fitbit的產品集科技與設計於一身。

蘋果公司對iWatch做了許多規劃。

Jawbone連番併購擸專利

醫護保健穿戴式裝置是已相當流行的健康手環,初創公司Jawbone是代表者之一。

該公司先後收購了三藩市的初創公司Massive Health和波特蘭設計公司Visere,以及一家擁有十四年歷史的生產健康監測臂環的BodyMedia。

這使得可穿戴健康設備市場上瀰漫着一股濃濃的硝煙味,收購價格超過1億美元。收購完成後,Jawbone的專利總數將超過300項。

Up手環數據全追蹤

Jawbone現時已經開發出了一款倍受歡迎的Up手環。Up手環能夠追蹤監測人們的運動和睡眠情況。

此外,Jawbone還推出了和Up手環配套的iOS和Android應用,用戶可以通過應用設定鬧鐘,查看過去的統計數據,追蹤白天走了多少步,夜晚睡了幾個小時等。

Fitbit緊貼使用者狀態

Fitbit則是一家位於美國加州的初創公司,成立於二○○七年十月,它主要的產品就是「Wristband / Bracelet」,或稱它作「健康手環」吧!

科技設計同樣兼備

Fitbit的產品包括了「計步器」,紀錄步行數量等,「追蹤器」可追蹤使用者的生理、睡眠狀況等狀態,這項產品的科技感與設計感十足,彷彿「穿戴」上了它們,就可搖身一變成為智能一族。

至於其產品的資料傳輸方式,當然是無線的,有些還具備藍芽功能,產品的型號和售價,因其功能而有所不同。

其中,它的健康手環價格定在介乎60至130美元之間。此外,Fitbit手環若當成心臟病人手術後的行動追蹤器,也是一項很好的醫療量測應用。

iWatch十月搶攻

不少大廠推出智能手錶、手環等穿戴式裝置,並在裏面加上計步、心率監測等量測生理訊號的感測器。當中歸類為智能手錶類的,最矚目的是蘋果公司的iWatch,儘管公司未推出iWatch(市傳最快十月),但已對產品做了許多規劃。

或附監測健康功能

近日蘋果公司正申請「Healthkit」商標,當中更提到這個健康有關的商標會應用於手錶。

據悉,蘋果公司向美國及歐洲的商標管理局提交商標申請,資料提及商標與健康、健身及醫療有關,並可用於軟件程式、運動感應器、醫療設備、珠寶及鐘錶之上,加上最近組成開發團隊,故傳聞年尾推出的iWatch極有機會包含健康監測及健身等功能。

港企參與度不足

本港有部份上市公司參與醫療保健型穿戴式科技業務。AMTD證券業務部總經理鄧聲興指,萬威國際(00167)早在十年前最「當炒」,主打歐美市場,○八年金融海嘯令業績大受打擊,股價一直向下,沉寂至今。

但他認為,萬威旗下的Oregon Scientific品牌依然甚具知名度,帶有國際品牌的感覺,如果以此品牌推出時興的運動監察器材,如智能手錶或手環,相信有助帶動業績,刺激股價表現,但相信難以回到當年高位。

全球付運量勢攀升

另外,根據研究機究CCS Insight最新預測,全球穿戴式智能裝置付運量,今年隨着一系列新產品登場,按年飆升129%後,明年再突破2,200萬部,一八年升至1.35億部,未來五年累計售出3.7億部。

用家對iWatch期望

1.功能多,最好集現有GPS、健康手環、身體監測、無線網絡等功能於一身。

2.可以利用使用者的動作充電。

3.可以以「身體」啟動(聲音,指紋…)。

4.手錶介面可蒐集人體的資訊。

5.有多種輸入法。

6.錶帶/手環可視狀況鎖死,不能輕易取下。

7.最好夠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