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周五成功衝穿25,000點,可惜未能企穩其上,畢竟這是金融海嘯以後首度重返25,000點以上,加上這些重大心理關口位往往是熊證街貨重貨區,在25,000點殺熊完畢後自然有回吐壓力。

近月對於沒貨在手的投資者而言,難免有點心急如焚,現在大市又升至六年高位。

事實上,美國、德國和英國等經濟復甦步伐較快,成熟市場股市去年已重返金融海嘯前水平,至於恒指於金融海嘯前曾升至31,958點,即使減去港股直通車「炒過龍」的因素,港股當時仍處近27,000至28,000點水平。

近期已有基金業分析恒指目標可上望28,000點,其實亦只是金融海嘯前的合理水平而已,只要資金持續留在本港,這個亦並非算是極度樂觀的預測。

恒指過去走勢一直受滙控(00005)和中移(00941)等重磅藍籌所主導,即使近年中資金融股具一定左右大局的能力,但單一股份仍以滙控最具影響力。

恒指於最新季檢宣布將每隻成分股權重上限逐步調低至10%,意味滙控未來權重將逐步下調,至明年九月於恒指的佔比將降至10%水平。對於滙控股價難免會帶來心理壓力。

盈利增長欠動力

雖然下調權重比例是每個季度逐步進行,但每季總有追蹤指數基金的被動沽盤出現,不排除有投資者乘勢趁每次調降比重生效前先沽出後再補回,令滙控股價容易出現波動。

不過,對於恒指而言,將滙控比重降低,長遠有助促進健康發展。畢竟指數上升主要靠企業盈利推動,而暫時看來,滙控盈利明顯難有強勁增長動力,若其佔恒指比重維持於10年前的30%水平,恒指表現肯定進一步受到拖累。

此外,恒指成分股過分偏向金融股亦向來為人所詬病,往往未能反映港股的實際狀況。恒指服務公司決定由下次季檢開始研究納入房託產業基金(REITs),而未來若能逐步納入不同板塊的龍頭,恒指的代表性則可進一步得到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