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看到自己的股票升了10%,或跌了10%,這究竟是股票在動、市場在動,還是你的心在動?」瑞信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笑言,這只是心在動,處身金融界需要的是定力。談起內地的經濟數據,他同樣悠然自得,認定中國經濟增速是7.5%或7.3%只是經濟學家的問題,就算增速下滑到6.5%,市場亦不會出現恐慌。

陶冬認為成功的經濟分析員,要能走在政府官員、市場之前,看出經濟趨勢。

陶冬說起禪故事:「六祖慧能大師見到兩個和尚在爭論是風在動還是幡在動的時候,他說其實是他們的心在動。將這個說法套用在股市中,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處身金融界需要的是定力。定力並不是股價塌下來你不跑,而是你要做好自己的功課,但之後對於市場的波動、噪音,我覺得可以淡定一點。」他認為,如果中環人能夠學懂這個道理,壓力會少一點,收穫會更大。

實地觀察遠勝睇數字

陶冬專注研究中國經濟已近二十年,每天面對無數的市場波動及大量的市場「噪音」,如今仍覺得中國經濟分析是一項挑戰。「中國的數字不太可信,經濟非常複雜,每分鐘的東西都不一樣。」

他認為成功的經濟分析員,應該看到政府官員、市場還未意識到會發生的事。

他表示,「分析中國經濟需要兩條腿去跑」,在實地觀察情況。

他舉例指,認識一位在內地國有企業工作的年輕人,兩年前獲老闆贈了一張儲有5萬元(人民幣.下同)的超市購物卡作獎勵,去年收到的金額降至5千元,今年公司的業績雖然沒有差多少,但老闆怕了反貪腐,他連卡也沒有收到。

他稱,從這類例子看到中國的反貪腐行動不僅打擊了高端消費,還有低端市場,這促使他在今年初比其他人早一步把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大幅下調。據報道,陶冬今年一月率先把首季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由7.7%調低至7.3%。

他指,中國的經濟從第二季開始出現明顯的反彈,增長速度或會比政府訂7.5%的目標低,但經濟硬着陸的風險已大致消失了。

他認為只要中國經濟沒有出現硬着陸,市場對增長速度的數字並不是特別的關心。「說老實話,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是7.5%或7.3%,這只是經濟學家的問題,我感到市場已消化了增長只有六點幾個百分比這種情況,就算經濟增長速度真的下滑到6.5%,亦不會出現恐慌。」

他指,市場關心的是反而是信貸風險。內地的銀行估值偏低,反映市場對信貸風險這個問題非常憂慮。他指經濟增長基本上是靠上億老百姓的資金來拉動,通過理財產品、公司債、信託產品等等的渠道,他們的錢被拿去開發房地產項目和填補地方公共財政的破洞。

信貸風險牽連房地產

他指,老百姓資金的情緒性會較強,一旦信貸違約觸發恐慌,輸送到房地產市場和地方政府的民間資金斷了,中國的金融業就可能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對於中國房地產市場,他認為升跌的關鍵是中國的信貸周期是否出現改變。「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連續升了十年,大家把房價只升不跌看作常態,但如果信貸周期出現改變,我相信房地產市場的調整遲早會來。」

近期不少內地城市傳出政府取消住房限購令的消息,引起市場憧憬內地房地產市場復甦,陶冬卻對此不以為然。「如果你看看三、四線城市有多少『鬼城』,你就知這一輪調控的壓力有多大。」他表示,認為取消一些限購令就能解決問題的想法是過於樂觀,因為實際上許多地方根本就從沒有認真執行限購令,這些消息頂多可把樓市逆轉拖遲一點。

著書分析國情 危中仍有機

在陶冬的新作《經勢轉捩點》中,他起首已分享自己年輕時的經歷和在投行風光背後的非人生活,曾道「做投行夢的那些年輕人,並沒有看到這些光彩背後的艱辛和淚水。做投資銀行,幾乎所有人的生活模式都是不健康的,包括我自己。」

他在書中亦分析了在最新的形勢下,中國經濟的危機與機遇。中國正值轉型時期,舊有靠出口、房地產拉動增長的經濟模式已難以持續,新的模式又未展開,當中產生了地方債和影子銀行的問題,房地產的泡沫又愈吹愈大,但中國的經濟前景仍是充滿希望。

睇好IT業前景

他又指,中國多個行業已出現了轉型,正處爆炸性增長的前期。他在受訪時,提及尤其看好中國的IT行業,指除了阿里巴巴和騰訊(00700)外,行業中很多企業都充滿生產力和創新力,三年內可對世界其他的IT企業構成衝擊。

陶冬個人檔案

工作:1998年至今:瑞信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員、1994至1998年:寶源證券高級經濟分析師及中國研究部主管

學歷:美國猶他大學經濟學博士、碩士、北京外語大學學士(主修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