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台後,憑藉「三支箭」的大型經濟增長戰略,的確帶來了擺脫通縮的希望,經濟連續六個季度擴張,但依靠龐大量寬來刺激經濟,針對的只是短期狀況,始終是一個非常態的權宜之計,要達到長期的持續增長,提高經濟潛在增長率才是治本之道。

被喻為「第三支箭」的升級版方案,正是衝着日本企業效率、勞動市場改革而來,可惜整個增長戰略還未正式推行,已引來多方面的負面評價,這項被譏為「飛鏢」的策略,根本不似一支有勁的箭,完全搔不着癢處。

其實,整套被喻為「三支箭」的復甦計劃,帶有濃厚的美國影子,首兩支箭是推出寬鬆貨幣政策及財政政策,透過開動印鈔機向市場釋放大量流動性、增加政府開支、讓日圓貶值等操作,企圖走出經濟長期低迷的狀態。最新數據顯示,首季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年增長率達百分之六點七,增速加快;四月份通脹為百分之三點二,是上世紀泡沫經濟爆破以來的最大升幅,同月經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為百分之三點六,是○七年七月以來的低點。

可惜,亮麗數據背後,實際潛藏更大危機,一方面既走不出美國的後量寬困局,不知能否適可而止,在流動性失控前「收水」。另一方面,短期刺激措施過後,如何啟動更為長期持續的潛在增長引擎,即是第三支箭所指之處,也存在不明朗風險。

為求更徹底地針對內部經濟結構問題,安倍向外公布第三支箭的新方案,主要涵蓋企業稅率、勞動市場改革等方面。除了預告減低公司稅率之外,亦會讓現時相當於一萬二千多億美元的政府退休金投資基金,擴大投入股市。此外,會放寬外國人就業機會及推動婦女就業。按照傳統經濟增長模型,推動增長的三大元素是資本、勞動力及生產創造力,安倍的第三支箭,顯然是要激活資本及勞動力這兩大元素,亦是日本多年來面對低生育率、人口老化以及企業缺乏信心,造成經濟長期停滯的最根本原因,目標清晰。

然而,清晰目標不代表必然成功。外界對新方案的反應傾向保留,認為只描繪了一個非常模糊的輪廓,欠缺明確的量化目標、時間表及具體執行措施,未帶來驚喜,亦怕政策遇到來自既得利益階層的阻力。方案中,究竟企業稅率下調多少,如何取消僱傭及聘用的限制,放寬外國人工作簽證期限上的具體措施如何,都留有空白,不排除隨時作出妥協,避免觸及國民的情緒。

這次改革的重點不單在於如何提高企業的效率,促進有效運用資金及提高勞動力,更要求改變根深柢固的日本企業文化,來改革經濟結構中的僵化低效、缺乏活力的深層次問題。可惜的是現時只拋出了一個僅具框架的方案,具體如何落實及執行,顯得不着邊際,亦暴露了安倍政府表面大膽,實質畏首畏尾的作風,要重現過去的持續經濟高增長,似乎仍是一個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