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一向是市場風向標,數據吹甚麼風,市場就翻甚麼浪。日前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公布的製造業指數數值擺了烏龍,後被指出糾正,頓令華爾街錯翻浪,美股由先跌後轉升,無辜驚擾一場。股市走勢逆轉定必有輸家,於是數據雖可改正,但輸家輸了誰補償?

這次數據擺烏龍,對美股影響顯著。事件發生在美股當地時間上午十時,由於ISM的製造業數據大幅不及預期,美股跌幅加劇;十一時半公布數據大幅向上修訂,美股隨即拗腰反彈,道指和標普五百均創點數歷史新高及收市歷史新高。如果開市後睇數據做空,那就輸慘了。

況且事件的影響並不局限於美股,商品與外匯的波動不用說,日經股指期貨在該數據修正前後,由低至高出現了一百五十點的波動,跟進的套息交易盤將日股推上日間高位。這樣的效應料出現在更多市場,說是製造了一次全球性震盪亦未言過分,因波動而輸的面或很廣。

輸慘的當然缺不了ISM。作為私人機構的ISM,是全球最大最權威的專業機構,其數據及報告被財經機構及新聞媒體廣泛採用,擁有甚高地位。這次專業機構的專業性備受質疑,因為相關數據出錯實在是低級錯誤,ISM卻糾正再糾正,須一再修訂才成,專業性怎能不受質疑。

這次錯得離譜,令市場的不信任情緒瀰漫,有人懷疑一再修訂是不是就是正確數值?甚至懷疑此前是不是有更多的錯誤數據,因為無人指正未揭為錯;又有人認為私人機構的統計數據,是否值得確信?甚至質疑在私人機構內部控制不佳下,容易出現被人借數據出錯來造市。

其實,問題不在於私人機構,就算公營機構的數據,也不乏對可信性的質疑。遠的如美國官方勞工部就業數據曾擺烏龍且不說,近在眼前的內地官方經濟數據,就時常被指失真,不僅經濟界將信將疑,甚至國家領導人都不敢採信,寧願自尋比照去求真。時常是不同的國情就有不同的失真,恐怕中外概無例外。

香港亦好不到哪裏去,很離譜的烏龍統計亦發生過。典型的例子是,某年發展局公布「空置住宅官地」,顯示有三百九十一點五公頃土地儲備,可作住宅發展用途,殊不知是擺烏龍變大發水,竟將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律政司司長等官邸都列入土儲。何等低級的錯數!

香港政府的房屋政策,如果據此決策,不出錯才怪。可見低級錯數不僅是專業失職,更顯示了機制中的內部風險管控失靈,由美國到香港以往不時出現的烏龍例子,反映了從中造成缺失的人為因素,並不論是私人機構還是官方機構。

數據烏龍頻頻發生,市場無辜受到驚擾,更糟糕的是,一處數據烏龍,往往造成多處市場受擾。烏龍事件今天這裏明天那裏,每次不同鑊鑊新鮮,以致驚擾不絕。如何從事件引為鑑戒,減少出錯,無疑是各個經濟體負有做好管控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