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花無百日紅,科技業感受最深。在個人電腦遭平板電腦「瓜代」之後,平板電腦亦遭智能電話嚴重威脅。市場研究機構IDC調低今年板腦銷售增長預測至僅一成二,相對去年大增五成二,高增長時代已成過去,更意想不到的是,由高增長步向成熟階段的商品周期竟如此短暫。智能電話屏幕趨勢愈出愈大,而板腦則愈出愈細,功能又大同小異,未來會逐步同化,板腦不想被淘汰便需尋求新定位,正考驗着科技企業的生存能耐,也考驗着科技股擁躉的眼光。

智能時代日新月異,智能電視正日漸普及,穿戴式產品將成新玩意,板腦的角色反而較尷尬,因其屬「中屏幕」產品,有大不成、小不就之感。智能電話屏幕以「鬥大」來取悅消費者,據悉即將推出的iPhone 6亦要跟潮流,當電話屏幕以五吋多為最受歡迎,板腦則縮小至七吋,象徵着二合為一成為「Phablet」。

二合為一對製造商而言,恐怕代表着有人要出局,而且勝負似乎已見端倪,因為電話是通訊必需品,板腦則主要作娛樂用途,攜帶在身一部已足,令板腦生存空間變得更狹窄。

新科技革命改朝換代的速度愈來愈快,智能電話現已取代數碼相機、MP3機、手提遊戲機,板腦可能是下一個犧牲者,變成剎那光輝的過渡性產品。無論如何,板腦由熱轉冷的速度,確令科技界吃驚,因為即使美國人擁有板腦的也未及一半,未及盛放已到凋零,與過往的暢銷電子產品的周期走勢不可同日而語。

智能電話的爆炸性發展主要是由價錢平民化所帶動,愈普及就有愈多手機商投入生產,然後再進一步推低手機售價,現階段正走向中低端化的路途,板腦看來亦難逃割價競爭局面。

當然,板腦快將被淘汰的說法言之尚早,惟肯定要經過一輪洗牌。板腦仍具有其存在價值,但一吋的體積差別已難挽頹勢,未來將需擺脫手機的陰影,由打機和看劇的純粹娛樂推展至商業用途,例如結合應用程式和投射機用於教學,或者一些餐館用於點菜,相信聰明的生產商終會找到異化的出路,惟先要將價格砍低,以吸引學校和商戶使用。

現時歐美市場對板腦的需求已屆飽和,增長差不多全來自新興市場,而當中大部分是廉價產品,因此有所謂板腦已成為「亞洲人的電視機」,入場門檻低使許多生產商欲一碰運氣。

科技世界的商品周期短暫,日本此昔日科技王國從領先變成落後,過去諾基亞、摩托羅拉和黑霉等均因不適應市場變化而沒落,現在輪到PC「前一哥」惠普進退失據需大裁員止血,轉變可以是眨眼間的事情。

有不少廠商眼見去年板腦熱賣,催生不切實際的增長預期,相繼一窩蜂投入板腦的生產行列,一旦熱潮轉眼即逝,投資瞬間遭捲走。因此投資者要明白風險,在現下科網熱潮中,沙裏淘金實在不易,Google和蘋果公司飛上枝頭的成功例子屬於鳳毛麟角,大部分最終會遭大浪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