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個月,由於立法會正審議「雙倍印花稅」條例草案,市場頓時充斥着廣泛的討論,猜測政府會否借機「減辣」。

若政府過早「減辣」,樓價再升時恐會招來市民更大的不滿。

事實上,在立法會的討論中,政府已作出部分修訂,如同意放寬為「先買後賣」的換樓人士而設的六個月換樓期限,由購入新置物業的臨時買賣協議,延後至簽訂正式樓契的日期起計。雖然政府多次強調再讓步的可能性不大,但已引起不少憧憬,認為政府願放寬換樓限期是「減辣」的開始,「減辣」招式會陸續有來。

迫不得已稍作讓步

不過,以筆者的愚見,政府根本沒有「減辣」的意圖或打算,今次所謂的「減辣」是被迫的,因為要趕及在立法會休會前,將「條例」正式立法。

首先,讀者應該先回憶一下,當初政府為甚麼要推出「辣招」?是當時樓價升幅太快、太大,一般市民認為政府辦事不力,未有調控樓宇供應和樓價。所以,當時政府出招是回應市民的不滿,目的是要令樓價停止大幅上升。

初見成效 惟未達標

今天,「辣招」已收到一定的成效,根據地產代理編製的樓價指數,樓價在過去一年不但停止上升,甚至錄得2%的跌幅(相比之下,樓價在一二年升了22%、一一年升了8%、一○年升了21%及○九年升了27%)。

不過,對一般市民而言,相信今天已十分滿意「辣招」成效的仍是少數;認為政府控制樓價不力的應該佔多數。當初政府推出「辣招」是用來回應市民對高樓價的不滿,今天不滿的聲音仍然存在,根本沒有「減辣」甚至取消「辣招」的需要。

另一方面,如果錯估形勢,過早「減辣」,一旦樓價再升,只會招來市民更大的不滿。

所以,如果政府是理性、懂得權衡回報和風險的投資者,現在「減辣」的回報和風險比率根本不合理,因為「減辣」潛在回報很低、甚至沒有,但潛在風險卻很大。因此現在有何道理主動「減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