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一個主題是歐洲進入復甦,今年許多數據仍顯示着復甦的步伐,但關乎政策的爭論,卻將復甦的質疑帶出。儘管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強調有政策工具在手維護復甦,但國基會總裁拉加德一直敦促出手,復甦錦衣恐怕遮蓋着病軀。歐洲經濟尚未雨後青天,而是深鎖於霧霾中。

地緣政治—烏克蘭是個明顯的傷口,這場突如其來的危機,不是在修復,而是在擴散,至少不是一時三刻可解決的,甚至沒有解決的順路可行。歐洲被人扼住能源軟肋,始終少了解決危機的底氣,就算美國有心馳援,也不知是哪年哪月的事,情況意味着地緣危機揮不去。

彭博的調查顯示,有七成半受訪金融專業人士預料,歐洲將陷入通縮。其實,個別國家如葡萄牙今年已出現通縮,而歐元區整體通脹僅百分之零點七,與通縮一線之差,距歐央行百分之二通脹目標甚遠,難怪通縮成為主流的憂慮。若通縮拍門,復甦即使不毀,也難以再進。

歐元強勢亦成為復甦的攔路虎,歐元兌美元自去年七月迄今升值近百分之八,壓低入口價格之餘,亦削弱歐企出口競爭力。國際投資者索羅斯表示,歐央行開始意識到通縮問題,並認為歐央行較可取做法是出手干預利率,或買美元推低歐元。

上述種種顯示了宏觀的許多不確定,如同把歐洲罩於霧霾中。就在復甦數據的掩護下,歐洲企業的壞帳已增至三千六百億歐元的新高,由於債重造成資金周轉問題,對於小型企業影響尤大,四成受訪歐企坦言,不敢增聘人手,令歐洲可能形成無就業增長的復甦。

在經濟復甦的景氣中,隱藏的風險冒頭,歐央行也再難坐觀形勢以靜制動,五月的議息會後已預告,六月非常規工具將出手。顯示實際細究經濟內涵,並非如歐央行所說,整體經濟風險偏向下行。更可能是整體經濟有偏向下行,或復甦不可持續風險,否則何用非常規工具。

歐洲復甦的風險,甚至扯上中國經濟下行。有專家推算,中國經濟增長每降一個百分點,對美國的傷害相當於年度經濟增長挫零點二個百分點,但對歐洲的傷害要高過美國,中國是歐洲企業的重要市場,目前已因中國經濟下行,造成風險加大,當中以歐洲名牌車廠為最。

歐洲復甦顯然進入了不進則退的樽頸位,正是非常規工具須出手的原委,問題是出手能突破復甦樽頸嗎?往好的發展看,美、英、日都在非常規工具助力下賺得復甦好景氣,歐洲照辦煮碗效果料也相當。正是「皇帝不急太監急」,歐央行以靜制動,局外反促其出手的理由。

非常規工具一出霧霾盡掃—現實真的如此美好嗎?一方面以非常規工具開閘放水,或能推低歐元振出口,甚至推高通脹避通縮,但始終不能代替結構改革;另一方面歐洲要振出口促復甦,又要視外部需求,包括中國的經濟回升而非下行,這恰恰是歐洲放水也無能為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