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啟德龍津石橋後,沙中線工程範圍再發現古蹟,保育問題頓成社會焦點。筆者亦想借此機會就發展與保育問題多談幾句。

是次發現屬於宋元時期、保存狀態良好的方形古井,位於啟德新發展區第五期基建工程範圍,鄰近另一古蹟宋王臺石碑。配合於附近出土的錢幣及陶器等物,足證於一千年前當地已有先民居住,對考證香港歷史有重要作用。

即時改線 設保護區

由於古井位置與區內擬建的L9行車道重疊,政府即時決定更改行車道走線,讓古井可以原址保留;同時就地設立一個保護區,為進一步挖掘開方便之門。政府迅速決定更改發展計劃以遷就保育需要,防止附近發展影響遺迹,並讓工程繼續進行,能於發展之餘不忘保育,處理方法合適,相信是次處理手法將對往後保育工作起指導性作用。

香港雖非古都,但因早有先民居住,定必有若干數量的古蹟,如遇上古蹟就全面停止開發,斷非適合做法。早前亦有人質疑應否因遷就保育而拖慢甚至放棄發展,以是次劃設保護區的方法作往後保育工作的示範,相信更能平衡發展和保育。

宋元主題 建立特色

現時區內規劃圖並未清楚標示該地的用途,筆者認同可將古井配合鄰近的宋王臺石碑及龍津石橋,以宋元古蹟作主題,進一步將古蹟及鄰近發展融合,以打造啟德新發展區的特色。

古物和古蹟只要妥善保護,並非一定要放於博物館。啟德新發展區內能有眾多古蹟,政府如不借機打造,實屬浪費。作為發展保育並行的良好示範,未來的啟德發展將有望繼續起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