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豐四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終值四十八點一,雖然略高於三月份終值四十八,但仍低於四月初值的四十八點三,已經連續四個月處相仿水平,企於盛衰線下方。四月份主要特點是不存在季節性因素,是評估PMI正常的時段,故全年製造業提振機會看低一線。

PMI當中的新出口訂單及就業指數均萎縮,且較初值下調;同時,原材料和產成品庫存下滑,情況顯示內需未提供支撐,而外需還在「望天打卦」,企業仍繼續去庫存,正如分析認為,製造業以及整體經濟動力減弱。開春看全年,四月PMI強烈暗示製造業年內將疲弱難振。

內地首季的貿易表現,可以佐證PMI對景氣低迷的暗示。官方表態的所謂外貿「開局平穩」,只能解讀為「弱增長好過沒增長」、不升不跌為之穩,睇全年進出口困難和挑戰較多,形勢嚴峻不容樂觀。貿易偏弱的情勢足以啟示,製造業動力減弱,尚無扭轉的條件和迹象。

製造業疲弱難振,靠出口撐增長沒了指望,為穩住經濟不致再下行,內地四月裏連推三波「微刺激」:棚戶區改造加碼及中西部鐵路建設,定向降準支持三農,推出社會資本參與的基礎設施項目。實際是舊瓶新酒的加料措施,刺激作用即使可滯後發揮,但估計亦很有限。

當前所見,是經濟繼續下行趨勢,而非去到轉捩點。有見及此,一些經濟學家重提內地經濟硬着陸的擔憂,但內地當局一再強調,只要經濟增長脫出一定區間,會拋出預備方案。如何落藥以求保障經濟不失速,達到預期目標?可以肯定的是「出口──製造業」沒甚麼戲碼。

最便捷的刺激是大興土木,催谷固定資產投資,必可立竿見影。然而,眾所周知這必然是飲鴆止渴,可致此前調結構的努力前功盡廢,顯然並不可取。內地可施「強刺激」,最正路是催谷消費,其實近年來,經濟動力結構已呈現服務業貢獻比重的上升,催谷消費已有基礎。

有一個奇特現象,在經濟呈現放緩之際,內地成為美國企業盈利的推動力。近期初步的業績顯示,包括可口可樂、麥當勞、百勝集團、通用汽車、金佰利(尿布銷售)、服裝零售商Gap在內等美企中國業務強勁,甚至抵銷美歐業務的疲弱,Gap中國銷售增兩倍將達十億美元。

這現象反映的是專攻消費的美企過江龍,在內地搵真銀,當然像IBM之類的製造企業飽受挫折,折射內地強化服務業動力、催谷消費深具潛力。這些美企認為,內地經濟在放緩,消費在上升,計劃在當地大力擴張,與投資內地從事製造業的美企回流,恰恰形成強烈對比。

這現象亦反映,內地投資嚴重失衡,資金過分押重於昔日的肥田耕種,形成嚴重的產能過剩。過江龍在服務業「瘦田」深耕,瘦田漸變肥田。要撐增長尤其重於保就業,在製造業難振之下,「強刺激」服務業恐正是內地的回魂丹、撒手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