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這一輪科網股跌勢未停,浮現估值泡沫化之憂。受此影響,港股亦深憂蝴蝶效應,畢竟與美股有同樣的疑問,不同的是,港股由科網概念擴及周邊,形成涵蓋手機股等周邊業務的「新經濟」概念股,並與「舊經濟」傳統股對比評估。以科網為核心的新經濟股,成為這輪港股的亮點,體現了今時今日互聯網在市場的得天獨厚。

互聯網今時今日更得天獨厚,皆因搭通了天地,不再是獨守虛擬版圖的瀏覽及交流中介,而是踩入了實體經濟,由線上到線下,互聯網成為虛擬與實體以支付及金融為中介的交匯。當中意義不僅僅是互聯網有了紮實的盈利模式,更在改變着舊經濟的金融及零售的運作模式。

具備這個特質,使互聯網擁有自身的資金流,而且資金流日益強大的情勢,使其有能力吸附更多的資金。首先,互聯網成為新興的金融體——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的金融體透過支付及金融產品於網上銷售,資金池媲美大型傳統銀行,也就引起銀行存款向互聯網「遷徙」。

其次,誘發了向互聯網金融的投資。互聯網金融不斷侵蝕金融及零售兩大實體業務,引發了雙刃式的反應,金融及零售實體企業一方面尋求透過以催促施加監管,削弱互聯網拓金融的優勢,另一方面自身也拓入互聯網,或自辦或結盟去奪取地盤,從而對互聯網的投資大增。

最後,互聯網超強度地吸納着來自股市的投資。互聯網已上市企業,成為股市中的股王或熱炒股,受到了最強的追捧,估值更屢創歷史新高。依目前走勢,雖然互聯網的發展未有終結,市場仍預期,隨着愈來愈滲入民眾的生活,可以繼續擴大互聯網的發展及估值空間,但有階段調整的可能。

上述分析可以歸結為兩種前景:其一,過度投資。發生在世紀初的科網泡沫爆破,是過度投資的惡果,那麼有了盈利模式後,互聯網是否可避過因過度投資形成泡沫?恐怕不會。在市場上,互聯網企業、金融及零售等企業、股民投資是一擁而上地投資,以致重複投資及惡性競爭不可免,推到極限就見泡沫。

其二,過分集中。市場已形成幾個財雄勢大的互聯網企業,現時正活躍於線上線下大舉併購,可以預見競爭的結果,將勢成寡頭壟斷。現在互聯網企業併購速率很快,不僅是大魚食小魚,而且是快魚食慢魚,產業集中的效率很高,壟斷的形成將很快。壟斷形成的後果,就是可以削弱互聯網的優勢,或者迫使監管者動手拆分,以便破除壟斷。

往往到這時,就是互聯網企業發展勢頭大調整的時候。內地的情況顯示,當前已出現舊經濟力抗、擠壓互聯網對傳統實體入侵,監管者游移於不扼殺互聯網金融,也為傳統實體保駕護航;換言之,互聯網的未來已離不開與傳統經濟及監管磨合和博弈,互聯網勢成資金市場的風眼,怎少得了不時風狂雨驟?現時所見的調整,不過和風細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