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僑豐證券董事鄭家華認為,企業破產是發展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市場不能「發夢」去期待中央為有問題的影子銀行債務包底,而投資者亦應自己衡量信貸風險,不應以為所有理財產品均受保障。

內地影子銀行問題嚴重,惟市場認為投資者的危機意識仍薄弱。(資料圖片)

對於中央認定容許部分地方債違約的必要性,鄭家華坦言,對當局是否可言行合一有所保留,認為任何政府面對影子銀行這類問題,難免會先考慮破產對社會影響,實際操作時會選擇性接管值得拯救的理財產品。

他相信港府過往有介入銀行對本港雷曼債投資者的賠償,中央亦可能會要求部分銷售理財產品的銀行負責。

傳媒常把內地影子銀行危機與○八年金融海嘯相比,鄭家華明言,不少內地人為此對中國金融體系有所擔憂,但估計內地影子銀行的破壞力未必如雷曼事件般大,而且中央有財力消化大部分地方債,部分地方基建也有機會引入外資。

內銀難免成受害者

資深投資銀行家溫天納擔心,影子銀行規模迅速膨脹,而投資者的危機意識薄弱,預期私人企業債破產的情況會陸續浮現,但中央為免違約潮全面爆發,會選擇性控制情況,避免整體債務成本上升成為拖累經濟增長的風險,但內銀及影子銀行難免會是地方債問題下的受害者。